我们通常认为过了正月十五,年就算过完了,其实,我国很多地方认为出了正月,年才真正结束。老一辈人认为,正月二十五的行为会影响全家一整年的财运,于是总结出了正月二十五填仓节,牢记:1不借、2不留、3要添、4要吃,添福添财。
说起小时候的过年,有很多难忘的记忆,一生很难忘掉,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很少再有那种情景再现了,比如大年初一在自家院子里“打囤”就是一个很特殊的风俗,所谓“打囤”就是初一一大早,孩子们从做饭烧火灶台里掏出一兜子灰,在院子里空间比较大的地方,用灰撒上几个直径约两米左右的圆圈,表示是囤,也就是农村人家放粮食的工具,从前家家都有几个,有用大水 缸的,有用柳条编的,后来八九十年代大部队改用水泥的了。
文/王良杰古谚云:“二月二,龙抬头,大囤(dùn)尖,小囤流。”那么谚语中的“囤”究竟为何物呢?其实,从古至今囤就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器物,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三四十年前,囤才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囤是一种用竹篾、荆条、稻草编成的或用席箔等围成的盛粮食的器具。那,何为打囤呢?
文 | 张秀荷农历正月二十九日是传统的“满仓节”,在我老家,这是一个“打囤”的日子。在我小时候,满仓节是一个非常讲究的节日。过了正月十五,我们会扳着手指头数,一天又一天,总算盼来了正月二十九。这一天中午,母亲要蒸许多面食,有尖顶的大麦秸垛,还有浑身扎刺、背上驮个元宝的小刺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