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中国的国粹,而在这几千年来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医家在坚持传承中华传统医术的同时,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医的内容,直到现在,我们所熟知的中医名家、经典方剂、以及医书典籍,都是数不胜数的,而且很多医书思想以及方剂汤药,都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临床。
今天教大家一个伤寒杂病论的方子,两味中药温肺化痰,降逆止呕。伤寒杂病论中将痰饮的部位不同,给分成几种不同情况,原文中说生在心下的叫做支饮,心下是胃的所在,所以这个痰饮在胃肠,胃肠有痰饮,除了总有痰之外,还会导致胃气不降,胃气降不下去,就会导致胃气上逆,出现恶心,严重就会呕吐。
清顽痰,挖陈痰,就有一个特别经典的古方,就是张仲景的半夏厚朴汤,可以说是破痰第一方,全方五味药,分别是半夏、厚朴、茯苓、生姜、紫苏叶,具有行气导滞,降逆止呕,化痰止咳的功效,同时还能调和脾胃,改善消化。
门诊中有有一位25年烟龄的老烟民,在门诊上和我说话时,明显感到嗓子不适,说咳嗽已经好几年了,而且经常咳出来白色的痰,还比较多,因为工作关系应酬比较多,吸烟喝酒都成了家常便饭,最近一段时间觉得自己很疲惫。
小青龙汤作为著名的“经方”,来源于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由麻黄、芍药、细辛、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甘草等八味药物组成。改方如下:黄芩 鱼腥草 桔梗 白前 百部 半夏 陈皮 茯苓 胆南星 瓜蒌仁 紫菀 款冬花 党参 杏仁 绞股蓝 甘草 7付 冲服。
本方由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四味组成《伤寒论》用治“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金匮要略》用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等水气凌心射肺的病症,要如何使用好苓桂术甘汤,首先要从以下几点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