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张涛:固态电池领域氧化物锂离子导体材料已具备产业化宏量生产能力】财联社6月28日电,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的2024固态电池产业生态圈企业家峰会上,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张涛表示,从固态电池领域来看,氧化物锂离子导体材料已具备产业化宏量生产能力,
5月3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嫦娥六号搭乘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启程奔赴月球背面执行采样返回任务。月球是一个昼夜温差高达300多摄氏度的严酷世界。为了保护各类仪器设备,嫦娥六号采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生产的各类高科技涂层,犹如给嫦娥六号穿上了各种“华服”。
12月6日上午,结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届市委五次全会精神,市科委主任骆大进带队赴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调研,就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增强本市材料领域前沿科技布局和未来产业培育,与该所负责同志和院士专家、中青年科研人员座谈交流,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并协调推动有
自然界是一个多物种共存的生态系统,其中,跨物种共生是一种典型的生物学现象,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在同一生态系统中互利共存。例如,绿藻与斑点蝾螈之间的互利过程,早期蝾螈胚胎受益于藻类光合产氧,藻类则有效获取胚胎释放的含氮废物。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吴成铁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免疫多细胞支架用于肌腱-骨修复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通过多细胞打印技术将硅酸锰(MS)纳米颗粒与肌腱/骨相关细胞相结合,设计并构建了具有免疫调控功能的多细胞支架,用于肌腱和骨的一体化再生(如图1)。
【来源:每经网】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创纪录!高达1012Wh/kg!中科院上硅所李驰麟,最新AM! 9W-wenx 顶刊收割机 我们公司合作的进展怎么样?都两两年了,有没有什么效益啊?华丰股份(605100.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like cells, CSCs)具有较高的致瘤性和侵袭性,是导致肿瘤转移、复发等临床治疗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目前的策略存在常规分子药物对CSCs的干细胞抑制作用较低,对大体积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较差的问题。
9月27日上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科技成果推介暨产业化辅导对接活动在泰山创新谷举行。本次活动泰山科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科技产业处处长韩金铎,古陶瓷中心课题组长、研究员刘阳桥,上海药物研究所成果转移转化处副处长李平等10余位专家来泰指导交流。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吴成铁研究员带领研究团队在生物3D打印神经构建体用于复杂组织再生方面取得新进展。针对“神经调控组织再生及功能化”这一关键要素,该研究团队提出将硅酸盐生物陶瓷基生物墨水与神经干细胞相结合,采用生物3D打印技术创新性地构建了一种神经化构建体。
眼下,长三角14城正在谋划一件大事。一周多前,上海大都市圈规划—2024苏州站研讨会在太仓举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跨界城镇圈共建共享等,成为此次研讨会中不少城市代表谈论的焦点。时间往前推5年——2018年5月,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正式开启。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曹逊研究员团队和华中科技大学缪向水教授、杨蕊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一种高性能的柔性忆阻神经元器件,通过模拟生物多模态感知功能,构建了一种柔性跨模态感内计算系统。
日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张明辉研究员团队结合多种除水工艺,制备了低羟基含量的氟碲酸盐玻璃。这种新型玻璃可通过模压工艺制备非球面、复杂面型玻璃透镜,在手机摄像镜头模组、光学仪器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研究显示,新型氟碲酸盐玻璃是一类优异的宽谱高透玻璃。
1985年的一个冬夜,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原副所长殷之文最“怕”的电话又打过来了。殷之文苦恼得很,因为按照和CERN签订的合同,此时他们应该交付1040根锗酸铋晶体,但事实上只能拿出来100多根,质量还不完全达标。
2024年35U35当代科技青年图鉴35岁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科研领域?科研带给他们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让我们走进本期U35仿生陶瓷材料能否成为新型骨科植入物?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马红石所在团队用3D打印技术探索仿生多功能材料,助力骨组织再生和肿瘤治疗。
日前,位于嘉定菊园新区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传出消息,李驰麟研究员团队成功提出一种电极氧掺杂和电解液配方调控的双重策略,可助力实现高倍率、大容量、长寿命、低极化的可逆锂-氟化碳(Li-CFx)二次电池,有望破解这种电池自诞生50多年来一直无法高效充放电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