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小小的白瓷碗,在一池蔚蓝的水波中移动、相遇、碰撞、分离,迸发出陶瓷特有的清脆声音。法国艺术家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装置作品《无题之明珠》,在上海明珠美术馆“从泥土到语言——以陶瓷为媒介”展览现场亮相,观众被流转的白瓷碗和宛若晨钟的乐音吸引,静坐凝视,进入一种玄妙的宁静状态。
说起锔瓷,80后90后可能对它略感陌生。中国有句古语,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很难想象,一件心爱的瓷器不小心掉在地上时的绝望。
原标题:非遗界的“妙手回春”(引题)他用锔瓷技艺让破碎瓷器“破镜重圆”(主题)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摄影报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民间的这句俗语说的就是锔瓷这门古老的手艺,过去的人勤俭持家,瓷器打碎了请锔匠修复一下还能继续用。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广军茶与瓷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中国人爱喝茶,同时也爱瓷器。但精美的瓷器容易破碎,如何让破损的瓷器重新活起来?30多岁的谢新华和妻子周双在雨花区高桥大市场开了一家从事破损器物修复的工作室。
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摄影报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民间的这句俗语说的就是锔瓷这门古老的手艺,过去的人勤俭持家,瓷器打碎了请锔匠修复一下也能继续用。锔瓷、包口、镶嵌……61岁的王培波小时候跟着姥爷和舅舅修补锅碗瓢盆,耳濡目染地学会了锔瓷技艺。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叮,叮,叮——”敲着铜锣,担着一副挑子走街串巷,一双巧手修补各家心爱之物,这就是锔瓷手艺。现在使用瓷器的人家少了,王培波已经不用再像前人一样,挑着担子走在街上。他把工作室设立在成都市成华区东郊记忆的一间活动室中,室内展架上摆满了他修好的各种瓷器。
嵌瓷是广东潮汕地区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装饰手法,也叫“聚饶”或“扣饶”,在我国台湾地区称为“剪黏”,该工艺主要以绘画和灰塑为基础,选用各种颜色的精薄釉下彩瓷器剪取、敲制成所要表现对象的瓷片进行建筑镶嵌装饰。
王 松手艺,在天津也叫“活儿”。天津的手艺人有一种天生的职业自豪感,不分高低贵贱,哪怕是剃头的、修脚的,刨鸡毛掸子的、箍水筲的,只要干了这行,对手艺就精益求精。当然,这是饭碗,也容不得半点马虎,用天津人的话说,就是不能“糊弄局”。只有手艺好,摆得出去,才能挺着胸脯儿做人。
郝立新向中新网记者展示不同型号的金刚钻。 王天译 摄郝立新向中新网记者展示不同型号的金刚钻。 王天译 摄中新网沧州9月9日电 (记者 王天译)“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瓷器活’,指的就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传统手艺——锔瓷。
现如今古玩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行业,很多时候这些不仅仅是艺术也是文化的传承,走在古玩市场瓷器,玉器,文玩,字画,各式各样,数不胜数,多到眼花缭乱,其中也有一些很新颖的词汇跳出来,今天我们来说关于瓷器方面的专业术语。口磕——器物口部受外力撞碰出现的大小不等的缺磕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