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并没有浇散游客参观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兴致。大运河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于2019年国庆节前开工建设,次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同意博物馆正式命名为“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2021年6月,博物馆建成开放。
“这是宋徽宗赵佶所绘的《梅花绣眼单页》,笔触细腻,墨色淡雅。”“这是一幅缂丝米芾行书诗轴……”一件件展品前,观众正在驻足观赏。日前,汇聚了国内多家博物馆精品文物的“梦华东京——北宋开封城”年度大展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下简称为“中运博”)开展。
观众在观看隋炀帝墓出土文物。本报记者 李健摄/光明图片【带你一起看大展】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中国大运河是人类文明史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使用时间最久的一条运河。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十周年。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让文博与观众更贴近、服务更周到、策展更精致、文创更有趣,我们寻访了10位首届“中国博物馆协会年度青年人物”,他们分享了自己与博物馆之间的故事。
现代快报讯(记者 张文颖)5月12日,首届“中国博物馆协会年度青年人物”推介活动在苏州博物馆西馆举办。活动现场选出了10位首届“中国博物馆协会年度青年人物”,江苏省内两人入选,分别是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苏州博物馆文化创意部主任蒋菡。
展览启幕仪式12月23日下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作为指导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南京印社、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联合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运河印迹主题篆刻作品展(江苏展)开幕式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隆重举行
来源:【人民日报】图①:春节假期,众多游客走进博物馆。王健民摄(影像中国)图②:游客在博物馆内感受运河魅力。孟德龙摄(影像中国)图③:展陈清掐丝珐琅花蝶纹抱月瓶。图④:展陈宋青白釉万字纹香薰。图⑤:展陈清“乾隆年制”款掐丝珐琅缠枝花卉鎏金羊形尊。图⑥:展陈清青白玉渔家乐船形摆件。
1月13日起,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开设“江苏两会·我想对你说”栏目,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征集市民心声,将百姓的所思所盼、所忧所愿传递到两会现场,邀请代表委员们现场回应、建言献策。广大网友、读者踊跃参与,留言内容覆盖食品安全、基层治理、交通出行、教育医疗等诸多“身边事”。
南京博物院的“东汉初错银铜牛灯”、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清中期掐丝珐琅鎏金太平有象熏炉”、苏州博物馆的“饕餮纹玉杯”……为了让江苏省内头部博物馆的优质文化资源和老百姓“直接见面”,江苏将启动“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活动。
近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下简称“中运博”)发布关于暑期延长开放时间的公告,单单这条延时开放公告的推送很快收获10万+阅读量,火爆程度可见一斑。记者查询发现,7月21日—24日,除周一闭馆外,其余3天均已约满,一票难求。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之际,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的“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6月22日在江苏扬州启动。
扬州:大运河从这里流进千年文脉主讲人:郑晶(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党支部书记、馆长、研究馆员)时间:2024年8月9日上午10:00-11:30主办: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人口变化背景下的基础教育布局规划主讲人:汪恒(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上
科技日报记者张晔回洛仓的铭文砖、隋炀帝的牙齿、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的秘色瓷……这些珍贵的历史片段,似乎难以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但在江苏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一条千年古运河穿越历史奔流而来,将这数百件展品串成了中华文脉,向观众娓娓道来大运河背后的那些年、那些事。
原标题:以运河为媒 促交流互鉴(权威论坛)郑晶(江苏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盖比(荷兰旅游局形象大使、斯滕韦克尔兰德市羊角村村长)哈桑·拉杰布(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教授、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劳拉·芬卡托(意大利威尼斯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委员会代表、里米尼机场基金会主席)奥克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5月14日,“运载千秋——新时代大运河重要考古成果展”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展,来自大运河沿线8省(市)的240余件(套)展品集中亮相,其中大部分为首次展出。 “运载千秋——新时代大运河重要考古成果展”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