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到本次事件,纵使医生由于身体原因无法搬运患者,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救助经验为家属提供一些专业有效的建议。”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黑龙江嫩江市人民医院120急救工作人员到病人家后拒绝抬病人上救护车此事引发关注医院急救人员与病人家属争执现场。
5月20日,84岁的金奶奶胸闷气急,在女儿邢女士的陪同下坐救护车从省人民医院望江山院区赶往朝晖院区。在救护车上,平躺着的金奶奶觉得喘不上气,结果随车的担架工一直用手托着金奶奶,直至送到省人民医院朝晖院区。
凌晨5时许,家住北京市通州区武夷花园的曹先生突发脑梗死,“120”救护人员赶到现场后称人手不够,让其老伴丁女士自行找人抬担架。急救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各急救站普遍存在缺人情况,抬担架时需要医务人员以外的人协助。
家属称打120后,医护人员让80岁老伴自行找人搬抬;整个送医过程耗时40多分钟;老人仍在抢救新京报讯 7月9日凌晨5时许,家住通州区武夷花园的曹先生突发脑梗塞,120急救中心救护人员赶到现场后称人手不够,让其老伴丁女士自行找人抬担架。
■ 社论据新京报报道,日前,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草案修改二稿)》,新修改稿提出“鼓励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利用社会力量,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有偿的担架搬抬服务”。
两人1副担架,抬着1个体重超过300斤的患者,会不会吃力?从15楼、17楼沿楼梯向下,担架上抬着患者,一步一挪直至1楼,这是怎样一个过程?冬天冰雪路面,脚下一滑,手里的担架不能松,也不敢松,只能膝盖忍痛触地,维持平衡……这样的场景,是沈阳市急救中心担架员工作的写照。
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黑龙江嫩江市人民医院120急救工作人员到病人家后,拒绝抬病人上救护车,此事引发关注。2月26日,嫩江市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回应此事,称医院及有关工作人员已经向病人家属赔礼道歉,家属表示理解,涉事的两名工作人员已被停职。
在医院里,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穿着蓝色衣服的工作人员,这些被称之为“蓝军”的工作人员不是医护工作者,而是一些服务人员,他们负责保洁、外勤和担架工作。记者观察发现,在这些“蓝军”里,男性数量偏少且都年龄较大。这又是为什么呢?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金山区“120”急救担架员招募通知为全面加强本区院前院内急救和非急救转运工作,应对可能急剧攀升的市民急救需求,切实保障全区院前急救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充实“120”院前急救疫情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现面向社会招募“120”急救担架员15名。
7月9日凌晨5点,81岁的丈夫出现腿脚僵硬等病症,北京通州五一花园的丁女士拨打120请求送医。急救人员赶到后,自称抬不动老人,要求家属找人抬病人下楼,导致病人错过最佳治疗时间。7月12日,北京120急救新闻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整个过程没有违规行为。
7月12日北京曹女士反映,9日凌晨其父亲突发脑血栓,120急救医生要求家属自己找人抬病人下楼。家属花约20分钟找到邻居帮忙。家属称送医后医生表示患者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家属质疑急救人员要求其找人帮忙抬患者耽误了抢救时间,对患者造成伤害。
“你啥都没有给人家办,一句话说辞就给辞了!”在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20急救中心站跟随急救车出行8年的担架工张某,上周五被辞退,而他讨要这8年多的“五险一金”时却没了下文。“从2008年起上班,很多班次都是24小时连轴转,却没想到休假回来被告知被辞退了!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黄伟芬 通讯员 谢莉 叶盖天“嘟嘟嘟……”1月6日早上9点零2分,120急救车上的急救警报响起,“有老人在家,突发呼吸困难,需要急救……”9点零3分,闻向阳协同急救医生接单,立即火速前往老人家中,9点23分,急救车将老人送达就近医院。
据极目新闻报道,2月24日,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市一居民拨打 120 急救电话后,急救医生上门后拒绝帮忙搬运患者下楼,称搬运患者并非医生事情,“我们是医生,不是担架工”,且自己因为腰椎间盘病变,无法搬运,需家属自行搬运患者。
昨日记者从邯郸市卫生局获悉,全市主城区15家急救站已全部完成担架员的配备工作,解决了急救病人无人搬运的问题。楼上有人生命垂危,救护车来了,可没有专业的担架员帮着往楼下抬病人,特别是对于高层住宅、老旧小区以及空巢老人、肥胖超重患者,往往会耽误宝贵的抢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