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潮汕童谣走进幼儿园,最近又有新成果。11月15日,南都记者从广东省省级非遗项目潮州歌谣代表性传承人林朝虹处了解到,近日,广东省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幼儿园潮汕童谣专题课程建设》结项报告会暨项目成果展隆重举行。
“阮个生活尚趣味,时年八节真稀奇,风俗食俗千百样,大家听阮对歌儿……”,橱柜里摆满奖状、电视里播着原创mv,这是记者走进澄海莲下乐天怡艺术中心看到的情景。在这座不起眼的民房内,走出了一群上过央视、登过全球潮人春晚舞台的农村娃。他们的老师,是姐妹花蔡雪瑶、蔡映雪。
童谣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内容非常丰富。潮汕童谣的风格以质朴自然,不尚雕琢为主,修辞精当贴切,不尚浮华,较少浪漫色彩,这种创作特色深受《诗经》创作手法的影响,也是潮汕地区淳朴务实以及经世致用民风的体现。下面举几个例证。《水鸡》:水鸡是水鸡,水鸡起厝田坪堤。石门脚,石门第。
老一辈口口相传的潮汕童谣,耳熟能详。80后,90后还可能有听过,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又似乎被渐渐淡忘。有哪些童谣是你能够脱口而出的呢?又有哪些是你未曾听过的呢?今天和大家一起温习一下吧!希望让更多年轻人能了解我们这些即将消逝的精神财富!1.
每种语言都能表达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特性以及文化、历史等,都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潮州话,作为保留古汉语成分最多的地方方言之一,更是汉语这顶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朗朗上口的方言童谣,无疑是潮汕孩子学习潮汕方言,形成语言体系的指路明灯。
近日,林朝虹与林伦伦团队主编的“潮人好家风”丛书终于杀青交稿,潮语童谣中收纳了《麻雀相拍跛落坑》《天顶一粒星》等经典潮汕歌谣,不久的将来,潮汕歌谣将配合插画与视频呈现,为四海潮人带去来自家乡的淳美记忆。生于大众,长在民间,口口相传,但却生生不息——潮汕歌谣为何能传承至今?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没有空调、没有风扇,小孩热得无法入睡。这种潮汕传统文化形式始于清末潮汕民间,盛行于上世纪50-60年代,民国年间不断往丰顺、陆丰、海丰和福建东山、诏安、云霄等县,甚至是台湾、东南亚的部分潮人地区。
了解一个地方的民俗文化特色,“童谣”是最佳的方式之一,作为老广,从小则会诵唱各类广东童谣,即使何人教予、教于何时已经无从忆起。广东地区代代流传的童谣数不胜数,为大家整理十首最具广东文化特色,满满都是回忆,你还会唱吗?
南都讯 记者吴凤思你听过潮汕话版的童谣吗?你知道方言对于当地文艺创作的影响都有哪些吗?8月19日,在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钟书阁(永庆坊店),著名语言学家林伦伦带着《乡音萦耳》《乡愁入梦》两本新书做客2023年南国书香节系列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