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春雷乍响。今天(3月5日),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惊蛰到了。惊蛰标志着春耕的开始,古代以农为本,故百姓对惊蛰节气就更为看重。与此同时,还衍生出了不少的民间习俗,如祭白虎、蒙鼓皮、打小人、吃梨等等。等等,惊蛰竟然要吃梨?
3月5日10时23分,惊蛰到来,这是春天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此时节,大地回春,蛰虫初醒,天气渐暖,雨水增多。我国部分地区有吃梨的习俗,“梨”谐音“离”,意在让虫子远离庄稼,获得丰收年景;春雷响,万物长,生机盎然。
惊蛰,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节气文化的传承离不开饮食文化,惊蛰也不例外。这一天,各地形成了不同的食俗,比如吃梨子、炒豆、驴打滚,象征驱赶害虫、祈求丰收;吃“懒龙”面食驱赶春困等。食俗虽然不同,但都代表着人们对健康、丰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惊蛰美食“驱赶”百虫?
因为在古时候呢,到了这个惊蛰节气之后呢,就要开始春耕了,春耕你就得先犁地,注意啊,犁地离地的离呢,跟分离的离是谐音,意思就是远离害虫,有美好寓意,分离的离呢,又跟这个离是谐音的,所以惊蛰要吃梨,吃梨谁不会呀,我跟你说,哼哼,我告诉你一个特别高级的吃梨的办法,雪梨去皮儿,从底部掏空去糊,然后锅里头啊,加上陈皮、香叶、八角,还有冰糖,大火烧开,煮15分钟,然后呢就放梨,小火呢再煮15分钟,等这个梨呀软而不烂的时候,把梨捞出来放进冰水里头啊,直接放冷却3分钟。
大众网记者 刘元迪 临沂报道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也是仲春时节的开始,反映自然生物在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这一天,民间有“惊蛰吃梨”的说法,一些地区还有吃鸡蛋、炒黄豆、烙煎饼、吃驴打滚等食俗。1、梨在人们的观念中,惊蛰吃梨,寓意着和害虫分离,远离疾病。
明天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节气了,这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传统中的“蛰”,指的是“藏伏”,蛰虫泛指各类土里的虫子,正所谓“春雷惊百虫”,惊蛰时节会春雷阵阵,惊醒藏在土里越冬的蛰虫,万物开始复苏,气温回暖,雨水增多,春暖花开的季节即将到来了。
沾着晨露、带着朝气用力启动着万物复苏,春天最引人瞩目的音符奏响了。今天,我们迎来惊蛰节气。惊蛰·民俗祭雷神 蒙鼓皮《周礼》有云:“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人们认为,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故有雷声,因此人们也利用这个时机来祭雷神、蒙鼓皮,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意。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昨天我们迎来了惊蛰节气,这标志了仲春时节开始。惊蛰之后,轻雷隐隐,春风送暖,到处被染上了生机萌动的绿意。金汇镇金星村也邀请小学生们到小菜园植树、吃梨、做香囊,边活动筋骨,边体验民俗,在大自然中感受美好春光。上午9点,金星村村委会前的节气小菜园十分热闹。
今日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标志着仲春的开始。正所谓,“惊蛰到,春雷响,百虫复苏。”此时雨水增多、春雷乍动,把冬眠的小动物们惊醒,因此被称之为“惊蛰”。人们的日常养生要顺应季节的变化,那么,惊蛰后该如何养生呢?惊蛰多吃2白,湿气赶跑、脾胃也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