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到正月二十五了,这也意味着即将进入春天的第三个节气——惊蛰节气。在古代,惊蛰最初被称为“启蛰”,后来因为避讳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刘启的名字而改为惊蛰。这个节气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寒灯短烬方烧腊,画角残声已报春”,时间过得真真快,今天我们迎来了农历年的最后一天——除夕。除夕在我国民间又叫“大年三十”,这是因为一般除夕都是在腊月三十,但过了今年,连续五年都没有腊月三十了,这是因为“塑月”的缘故,之后的五年农历年的最后一天都是腊月二十九日。
导读:“春打五九尾,5相躲春要穿红”,腊月二十五立春,到底怎么说?当然,立春入春只是气象学上的说法,具体天气可能还没真正暖和起来,毕竟大寒节气是冬季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最为寒冷的,所以大寒之后到立春,还是春寒料峭的,天气也会是非常寒冷的。
#万能生活指南#“燕子衔泥檐口筑,节时正月拜天仓”,在农历正月里几乎每一天都有着古老的传说和习俗,而明日正月二十五八九第一天,就将迎来正月里最后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这就是民间所说的“填仓节”,用有称作“天仓节”的。
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岁首立春对于传统农耕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重大的拜神祭祖、祈岁纳福、驱邪禳灾、除旧布新、迎新春等庆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时段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