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明清两朝为例,要成为秀才,得通过童试的三次考试。在考试之前,首先要取得应考资格。古代科举考试及其预备考试,考生没有年龄限制,任何年龄都可以报名参加,十六岁以下的考生称“幼童”,七十岁以上称为“寿童”。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研究由来在翻看崇祯十年刻印的《汤阴县志》时,在修志姓名一页,赫然发现其中名为董三槐的编辑人员,他的头衔为“超贡”,参考本版汤阴县志序文二的内容可知董三槐先生,在文中被县令沙蕴金尊称为明经君。“明经”是明清时代对贡生的雅称,所以超贡肯定是属于贡生系列。
贡生和监生是国子监最主要的学生类型,贡生有拔贡、岁贡、恩贡、优贡、例贡、副贡这六种类型;看名称以为差异很大, 其实贡生和监生都是进入国子监学习,就像以前大学和自办的独立学院,都在一个学校,老师都一样,录取分数和毕业证却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