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手机银行APP的人都知道,就算是本人要从一张银行卡里进行转账交易,都需要手机短信验证码、人脸识别等确保财产安全的验证步骤,而让李红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自己从未进行过这笔转账,也没有收到转账记录的短信通知,钱怎么就平白无故地不见了呢?
刷脸登录APP、查账、付钱……这一套流程,大多数人都很习惯,也觉得很方便。但是,最近杭州市民魏先生却遇上了一件意外事件,登录某银行企业客户端时,刷脸刷出来的却是别人的账号。对此,魏先生产生了疑问,“这是程序的漏洞?手机刷脸真的安全吗?”刷脸登上的是别家公司?
央视网消息:近段时间以来,不法分子利用硅胶面罩伪装,实施网络电信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手机摄像头背后,你看到的人究竟是真的还是假扮的?有没有可以提前感知的预警装置?日前,由北京理工大学打造的新型摄像元件就能够实时分辨镜头前物体的真伪。该成果于11月7日刊发在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
刷脸支付、刷脸打卡、刷脸门禁,近年来“人脸识别”作为一项新的信息技术因其识别的精准性、便捷性在各类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铁路运输企业等公共交通领域也广泛将其应用于旅客身份识别。在公共交通领域处理人脸等敏感个人信息是否需要取得乘客单独同意?运输部门有哪些告知义务?
近日,一起事关人脸识别的一审判决引发社会关注。在此案中,李某接到一通自称是警方打来的电话,在对方提供的网站上下载了两个APP,又按对方要求到银行办了一张借记卡,并向该卡转账40余万元。当李某发现卡上的钱被转走后才意识到上当了。
今年上半年,在上海、江苏徐州等地,发生多起头戴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他人,入户偷盗的案件。利用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新面孔实施犯罪,正成为一些不法分子作案的新手段。这种面具从何而来?真的能轻松通过一切人脸识别系统吗?
综合编译赵婷婷“我没有出示证件或者手机上的数字通行证,仅在摄像头前停留了几秒钟,屏幕上就出现了‘请进入’的提示。”美国《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妮可·阮(音)表示,她在参加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时发现,面部识别软件几乎完成了所有的信息确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