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重庆广大英才听党话、跟党走,矢志爱国奋斗、锐意开拓创新的生动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人民网重庆频道、重庆发布陆续推出“建功新时代 英才谱新篇”系列报道。本期栏目对话刘作华,一起聊聊关于养猪的故事。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廖义刚 戴鹏 通讯员 阳童 周露 从茶陵县城出发,行车30分钟就到了严塘镇十里冲。 一进村口,米白色的外墙、宽大的玻璃窗、方方正正的造型……30多栋崭新的4至6层小楼格外醒目。 这些小楼的住户可不寻常——猪。
(原创文章,头条首发,盗窃必究)他叫陶清白。父母给他起这样的名字,就是希望他长大之后清清白白做人。陶清白是个苦孩子,自己还没长大成人,父母就相继去世。他从小跟着姐姐姐夫长大,是姐姐姐夫辛辛苦苦供他上完了高中。
3月下旬,孙多梅的养殖技术培训班又如约而至。“春季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潮湿阴冷天气多,猪场极易发生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特别是细菌性疾病多发。这时候养殖户最需要专业的生猪疫病防治知识。”这样的培训班,在安徽省凤台县尚塘镇已经连续举办了二十多年,上百期。
李海蛟,男,1988年出生,中共党员,磁县华威养殖有限公司技术员。自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他制定了十多种全新现代化建设方案,由原来的年出栏5000头增加到年出栏15000头。其独创饲养方法年创效益600万元,节约成本200余万元,实现了企业养殖现代化。
在贫瘠而荒凉的陕北高原,人们祖祖辈辈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穷则思变。就在这块土地上,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与大自然做斗争的人,赵雪红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他靠科技养殖而发家致富,并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被曾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亲切地称为“猪倌秀才”。
“芭蕉树叶含有大量纤维和微量元素,用它喂猪能加快猪身体内有害物质代谢,养出来的猪很健壮。”近日,记者在灵山县伯劳镇红坎村刘子钦的养猪场采访时,他正拿着镰刀削芭蕉叶喂猪。刘子钦杜之润夫妇以前是红坎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一直在外打工,后来因为要照顾孩子,选择回乡创业。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下个月,随着张青的食品加工厂正式投产,他也将迈出从肉猪养殖到深加工的第一步。“创业不容易,跟着我一路走来的员工们总说我有一股不服输的劲,我想这和我长达5年的当兵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张青是一名退役军人,同时也是固镇县丰安生物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1979年12月,我参军入伍。那时候我刚满20岁。当时我参军有两个原因:一是我在学校复读两年也没考上大学,而且家庭条件也不好(我们家三代务农),别无选择;二是我从小就梦想穿上军装,成为一名士兵。得知部队在征兵后,我与家人商量后决定去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