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副主任李新钢教授和细胞与神经功能测试平台陈安静研究员团队在蛋白折叠领域取得新进展;王杭祥研究员团队在《Transplantation》期刊发表纳米生物技术助力移植器官抗排异的综述文章;顾晓松院士、江春平教授最新在《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发
11月15日,欧洲科学院院士、挪威卑尔根大学教授Rolf Bjerkvig,挪威卑尔根大学医学信息技术和生理学教授Arvid Lundervold,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副院长王秀英等国际知名专家,到济南微生态生物医学省实验室进行参观交流。
记者 于泊升3月8日,济南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深化科技创新项目建设引领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济南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陈西武介绍,2024年,济南将加快推进中科院济南科创城、济南科创城数字科技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
广播杏林之馨香,谱写医学之华章。2月29日,在“国际生命科技与微生态免疫大会暨树兰(济南)医院启用活动”上,传来一则泉城人民期盼已久的喜讯——树兰(济南)医院正式启用! 2月28日-3月1日,“国际生命科技与微生态免疫大会暨树兰(济南)医院启用活动”在济南成功举行。
今年6月,《济南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年)》印发,济南将聚焦创新医药领域推出八个方面33条举措,打通全产业链,为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再加码。作为济南重点发展的四大主导支柱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成为济南在招商合作、人才引进中的高频词。
来源:【爱济南新闻客户端】10月28日下午,第三届山东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十三届“海洽会”大会论坛——“智慧医疗 健康山东”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厦成功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于金明、张学,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报告。会上,山东医养健康高等教育共同体正式成立。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槐荫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锚定“科创兴区”总体目标,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让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在这片热土不断萌芽。
2024年,济南国际医学中心锚定“高端化、特色化、国际化”发展定位不动摇,以“项目深化年”为总牵引,以“体制机制优化”为新起点,全力以赴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书写了令人瞩目的精彩篇章——优质医疗资源加速聚集,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高能级平台持续扩容…
记者 李培乐4月11日上午,中瑞国际特医食品产业园项目签约活动在济南国际医学中心(以下简称医学中心)精准医学产业园顺利举行。该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提升医学中心“国际化”特色,助力产业发展集聚。这也意味着,医学中心向着打造国际知名特医食品产业集群的目标迈出实质性一步。
2025年1月8日,济南市槐荫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槐荫区区长刘敬涛代表区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2024年槐荫区凝心聚力强产业、优结构,高质量发展体系更加完备。医养健康垒石筑基。
从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数字化生产线到济南微生态生物医学省实验室对微生态的前沿钻研,再到天岳先进掌握的世界最大尺寸8英寸碳化硅衬底的生产技术,这次调研采访活动中,我们真真切切看到了槐荫企业对科技创新的追求与执着,感受到了槐荫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的坚定与实干。
随着高端医疗机构不断落地,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汇聚,现代化医疗产业布局日益壮大,一座以“医”为核心、医药结合、医工结合、医信结合、医养结合的医疗健康产业聚集高地已崛起成势。济南国际医学中心打造比肩国际先进医学高地的梦想正加速照进现实,呈现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记者 李培乐为吸引优秀医疗健康领域毕业生留在济南国际医学中心就业发展,同时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3月28日,济南国际医学中心管委会积极组织园区内9家单位参加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2024年春季校园双选会,推动人才与岗位精准匹配。
1月8日,济南市槐荫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槐荫区区长刘敬涛作政府工作报告。刘敬涛表示,2025年,槐荫区将坚定不移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敢作善为、加速突破。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日前,向“新”而行——济南新质生产力主题报道活动走进槐荫区,仿佛置身于创新的浪潮之中,感受着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无限可能。调研采访团队走进车间,与工人们交流,观察着生产线上的每一个细节;与企业家们对话,倾听着他们对未来的构想和规划。
3月8日,记者从济南市“大力深化项目建设 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科技局专场获悉,2024年,济南市科技局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项目深化年”工作要求,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工作走在前、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