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清明”是比较特殊的那一个。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兼具自然和人文两大内涵。“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人们珍惜时光,在清明来临之际外出郊游踏青,品尝青团等一系列美食,通过种种流传已久的习俗,表达对节日的重视。那么,清明是如何一步步从节气变为节日的?
不方便阅览文字的朋友可体验本文的录音。插柳习俗的起源与演变插柳习俗起源于古代的巫术活动。古人认为柳树具有辟邪的作用,因此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将柳枝插在门上或戴在头上,以祈求平安吉祥。随着时间的推移,插柳习俗逐渐融入了祭祀、娱乐等元素,成为了清明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传统活动。
大众网记者 王金慧 临沂报道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扫墓祭祖已成为清明节的固定习俗。但除此之外,清明节期间还有一些其他丰富有趣的传统习俗,一起了解一下吧。扫墓祭祖扫墓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大皖新闻讯 4月4日,清明。这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除了缅怀先人、慎终追远,这个节日还有哪些习俗?安徽省地方志研究院张军介绍,清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通过地方志透露出的信息可以一窥安徽悠久、丰富的清明习俗。清明节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祭祖扫墓。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今日清明,邀您一起走进古人的诗词作品,在游春踏青、赏花插柳之中,感受春日之美。乘春处处寻清明踏青的习俗,据考证源于唐,盛于宋,时人谓之“游春”。
来源:【海报新闻】清明,又称为三月节。在我国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时节,桃红柳绿,万物复苏。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作为清明节的两大习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除此之外,在山东还有插柳、放风筝、荡秋千等传统习俗,跟着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水至美则曰清”“日月双悬曰明”,清、明二字叠加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是天地之间,纤云四卷,清风吹空,光影四射,温暖晴和。此时生气旺盛,大地一派春和景明的景象,人们多以踏青春游和扫墓祭奠的方式过清明,让这个传统节日同时兼具了自然和人文的内涵。
03:50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祭祖节。一年之中分春祭和秋祭,秋祭为重阳节,而春祭即为清明。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大通湖人民和古人一样又开始了祭祀扫墓、放风筝、插柳、踏青等习俗。清明是处插垂柳,院宇深深绿翠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