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每献出一袋血,或许可以挽救三个人的生命。那么,什么年龄可以参与无偿献血,一次献血多少合适,献血前要做哪些准备?来听听专家怎么说。【血液延续生命 献血不会损伤“元气”】在江苏省血液中心采血大厅,不少献血者通过预约,前来捐献血小板。
2023年6月14日是第20个世界献血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汇聚青春正能量,无偿献血传爱心”。血液主要由液态的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组成的,血液在人体中具有调节体温、防御、调节人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以及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作用。
献血的条件。1. 我国献血法明确规定,年龄需在 18 到 55 周岁,体重方面男性要求 50 公斤以上,女性要求 45 公斤以上。2. 另外,不能有乙肝、丙肝、艾滋病毒等传染性疾病,也不能有严重的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3.
来源:【沈阳日报-沈阳网】无偿献血,一次献血多少合适?是献得越少越好吗?12月13日,辽宁省血液中心(沈阳中心血站)相关专家介绍,目前我国提倡一次献血200ml、300ml或400ml,具体献血量会根据献血者的体重、血红蛋白含量及其他健康状况综合考虑。
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在科学技术尚不能人工合成和大规模体外培养血液的情况下,献血是为临床医疗机构提供血液或其成分的唯一来源。而输血是现代医学治病救命的重要手段。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如实填写健康征询,是保证血液安全的前提。
今年的6月14日是第20个世界献血者日。设立这个节日是为了鼓励更多的人无偿献血、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的实施。但一直以来,广大民众心中存在某些疑惑,影响了无偿献血的积极性。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健康教育宣传中心邀请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专家为大家答疑解惑。一、为什么需要无偿献血?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2023年6月14日是第20个世界献血者日。血液不能人工合成、不可替代,也不能长期保存。因此,足量、安全、持续的血液供应,是开展临床医疗救治和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血液安全报告显示,中国在无偿献血、血液安全和临床用血等方面位居全球前列。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记者侠克)无偿献血对于临床救治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献血者在献血前后需要注意什么?记者采访了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相关专家。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第5条就是“无偿献血,助人利己”。
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 题:世界献血者日:科学认识输血,保障血液安全新华社记者 李恒北京协和医院献血掠影。(北京协和医院供图)血液是一种无法人工合成、也不能长期保存的无法替代的宝贵资源。2023年6月14日是第20个世界献血者日。专家提示,科学认识输血,适量献血,是无损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