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11月5日,四川炉霍,航拍种植基地。记者走进位于四川省炉霍县探访海拔3000多米的一家农业种植基地,该基地占地1500亩,以种植高原小番茄为主,现有大棚 301 个,小番茄年产量达600万斤左右。
封面新闻记者 杨博 摄影报道白菜不是白色的,却是紫色的;番茄不是红的,却是“红过头”的紫色……这些看似科幻的农产品和种植方式,就发生在成都。近日封面新闻记者实地探访位于彭州天府蔬香农业产业园内的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看看这里有哪些有趣的农产品。你见过紫色的瓢儿白吗?
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日前,花溪区马铃乡新寨坝区高标准蔬菜种植基地喜获丰收,每天有一两万斤番茄从坝区运出,销往全国各地。10月14日,走进坝区大棚,只见工人们正在采摘串收小番茄,一串串小番茄鲜红透亮、圆润如珠,宛如彩灯悬挂。
仲夏之月,走进位于梅县区雁洋镇的梅州市华发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温室大棚里种着番茄、小青瓜、彩椒、水稻……工作人员穿梭在一株株作物间,修剪枝叶,查看果蔬的生长情况。工作人员为青瓜去除多余枝叶。步入种植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种植槽里半米多高的番茄藤。
近日,在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主办的2024年上海地产优质番茄(中大果型)品鉴评优和展示活动中,上海思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荣获地产优质番茄(中大果型)金奖和市民欢迎奖,合作社还被授予上海地产番茄优秀生产基地(2024年度)称号。
柿红钱袋鼓,人勤收获丰。近日,北武当镇新民村的西红柿迎来了大丰收,田间地头到处呈现出一片繁忙而喜悦的丰收景象。走进村民杜月旺的旱地西红柿种植基地,记者看到,西红柿长势喜人,一排排整齐排列的藤蔓翠绿欲滴,一颗颗饱满的西红柿缀满枝头。杜月旺正熟练地穿梭在田间采摘成熟的西红柿。
来源:玉溪日报 眼下正值番茄移栽、管护季节,走进新平县新化乡六竜村的番茄种植基地,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番茄苗映入眼帘。“以前我们村每年户均收入不足6万元,2017年,我开始试种番茄,现在种植面积达到15亩,收入达到37万元。”六竜村党总支副书记方文学说。
又是一年丰收季,纳雍县张家湾镇二道河村的460栋大棚西红柿喜获丰收,基地忙着组织工人采摘外销。在二道河村西红柿分拣点,色泽艳丽的西红柿堆积如山,10余名工人正在分拣、装筐、上车,忙得不亦乐乎。8月29日,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张家湾镇二道河村西红柿种植基地,村民在搬运西红柿。
今年,贵安新区党武街道茅草村建设标准设施蔬菜种植基地110亩,当下,20余亩已建成投用的蔬菜大棚里,荷兰瑞克斯旺串收番茄正值丰收,串串红果挂满枝头,映照着乡村发展的好“钱”景。走进番茄种植基地,只见小巧玲珑的番茄对称排列,饱满紧实,散发着诱人的光泽。
海南日报记者贾磊 通讯员吴晶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临高多文镇鼓励在外人才及大学生返乡创业,返回乡“土”,体现“特”色,形成“产”业。2月21日,在临高县多文镇美鳌村七彩番茄基地里,一串串成熟的七彩番茄垂挂在绿叶藤蔓间,吸引游客观赏、采摘。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苗银 通讯员 胡瑞琪 王雪时下,正值番茄成熟时节,5月17日,走进正阳县乡村振兴产业园番茄种植基地,只见数个现代农业种植大棚整齐有序地矗立田间,走进棚内,番茄藤蔓整齐排列,一颗颗个圆饱满的番茄挂满了藤蔓,红似玛瑙、黄似珠玉,甜脆多汁让人垂涎欲滴。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小番茄大“柿”业。时下,正是今秋最后一批旱地西红柿下架的时节,走进沁源县交口乡洪林村的旱地西红柿种植基地,整齐划一的西红柿架上,一个个红彤彤的西红柿圆润饱满、长势喜人。这些大大小小的西红柿不仅成了洪林村的“致富果”,也映红了该村乡村振兴、产业致富的发展路。
从“看天吃饭”到“人造环境”,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靠人眼”到“靠云眼”……数字化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传统生产方式,勾勒出农业农村的未来模样,揭示着数字农业的密码。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一颗樱桃番茄的背后凝聚着数字农业的弥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