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傅颖杰 通讯员 张苏炯“老鹰抓小鸡”的事情最近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了磐安,令39岁的农场主厉伟十分头疼。他告诉记者,老鹰隔三岔五光顾,母鸡们吓得不敢下蛋,产蛋率骤降不说,竟还有100余只母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央广网温泉9月5日消息(见习记者郭璁悦 通讯员包鲁斯别克)近年来,生态散养鸡备受人们青睐,新疆温泉县哈日布呼镇阿尔夏特村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生态散养模式,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近日,在阿尔夏特村养殖户孙思远生态养殖基地里看到,成群结队的生态散养鸡穿梭在林间草地中。
来源:【西安日报】连日来,走进留坝县江口镇柳川沟村土鸡养殖基地内,茂密的树林下一群群羽毛丰满、体貌俊俏的“溜达鸡”或悠闲漫步,或争相啄食,鸡鸣声此起彼伏……饲养员钟文安提着装满玉米粒的桶走进养殖基地,抓一把玉米往地上抛撒,一只只土鸡便扑腾扑腾从四周围了上来争抢食物。
金鸡农庄总经理金杰表示,“统一鸡苗,统一饲料,统一养殖模式,统一防疫,统一管理一回收,加一保险,使我们的鸡蛋和鸡都达到比较标准状态,所有的鸡和鸡蛋由我们回收,确保养殖户的最低收入和保障,产生效益以后就可以可持续发展,而且这个复制很快,短平快,复制起来很快。”
鸡的谐音为“吉”,在我国民间美术中象征着“吉祥如意”,养鸡是一门技术活,就拿母鸡来说,它非常的挑剔,每天需要大约16个小时的自然或人造来才会生蛋,鸡窝的搭建,既要通风孔以保持空气流通,还不会造成漏风,还要预防黄鼠狼、老鹰等动物的偷袭,内蒙古呼伦贝尔的一位小哥在5亩的草地上生态养殖,1鸡住1球形鸡笼,鸡笼随鸡移动,既保持了鸡的运动量,还预防老鹰和黄鼠狼,网友们看到后发出灵魂一问,这是属于圈养还是散养。
一减一增两笔账,让江苏镇江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的水稻亩均收益翻了两番。16年间,戴庄村的化肥年施用量从亩均160斤直降至零,粮食亩产量从600斤增至1000斤以上,亩均收益由1500元提高至6000元左右。
中新网安徽新闻8月23日电(通讯员 李晗)“咯咯咯……咯咯咯……”近日,走进旌德县庙首镇沪卓德质家庭农场,三五成群的皖南土鸡觅食游走在山林间,或相互缠斗,或悠闲觅食,或闭目养神,呈现出一幅生“鸡”勃勃的发展景象。
人民网淮北5月22日电(陶伟)他大学读的外语专业,出国留学进修的是国际贸易,在事业单位工作多年,后又下海经商赚得人生“第一桶金”,如今,他扎根荒山,成了一名实打实的生态养鸡专家:什么品种适合山上养殖,什么阶段选用什么饲料,遇到疾病该如何控制……关于生态养鸡的知识,他是信手拈来。
来源:【咸宁新闻网】本报记者 汪思敏 通讯员 熊文楷 简臣杰掌上咸宁报道5月28日下午,走进港口乡泉洞村的黄泥塘生态家庭农场,一群群林下生态放养土鸡或扎堆觅食,或悠闲踱步,咯咯咯地叫得正欢,给寂静的村庄平添了许多生机。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郭建东 扶秀玲 郴州报道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石,人才是核心。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能人志士选择返乡创业,她们怀揣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犹如一股清泉,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初秋的全南,云雾缭绕,漫山苍翠,鸟鸣阵阵,阳光透过林间茂密树叶,在地上留下斑驳的光影。每天清晨对于杨红忠来说是最为忙碌的时候,家住全南县陂头镇张公碰村的他,管理着一家林下土鸡养殖场,早上6点前他就要准备好鸡群的“口粮”。
来源:【津滨海客户端】津滨海讯(记者 李婷婷 通讯员 徐彤 摄影报道)“在桃园林里养的这些土鸡,就像为桃树请来的护理工人一样,它们每天在桃园里除草、除虫,粪便还可以为桃树施肥,下的鸡蛋还能为我们增收,真是致富‘宝贝’啊!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2日讯近年来,寿光市围绕发展实际,全域推进美丽牧场建设,强化绿色养殖,引导畜禽养殖场坚持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充分发挥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引领作用,构建全市畜牧业美丽生态绿色发展的基本格局。
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智慧农业规范化养殖的“跑步鸡”。王平平摄 中新网乌鲁木齐9月1日电(史玉江 王平平)您见过果园里脚上绑着脚环的土鸡吗?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皮山农场二连,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智慧农业规范化养殖的“跑步鸡”,正跑出一条乡村振兴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