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日,广州健康方舟展贸中心滋补学堂,孩子们在称量香料,沉浸式体验香囊制作。“哪位同学知道这是什么药材?它有什么功效呢?”课堂上,穿着一袭白色汉服的老师将药材放在手心里,向孩子们提问。“我会!”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
乌鲁木齐晚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磊报道)“我以前没有接触过面塑,没想到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能做出栩栩如生的小兔子。”11月12日,水磨沟区轩和苑小区居民马小英说。 11月12日,在水磨沟区榆树沟街道榆树沟社区,辖区居民参与面塑蛋仔兔的制作体验。
4月11日下午,徐汇区凌云街道社区学校再度携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青匠剪纸团队,以“立体映艺 剪出春韵”为主题,共同举办了一场春日剪纸体验活动。这场指尖上的“非遗”盛会,吸引了辖区纸艺手作类授课教师及骨干学员热情参与,共赴一场指尖与创意交织的艺术之旅。
剪纸,又名刻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近日,宝山区淞南镇组织开展了“淞颐家·连心桥”项目非遗剪纸活动,让项目服务对象们了解剪纸历史、感受剪纸魅力。活动伊始,老师首先向老人们讲述了剪纸艺术的起源与演变。
半岛全媒体记者 仲维莉腊月里集市热闹非凡,在这嘈杂的闹市中,一位大姐安静地坐在摊位中,心无旁骛地编织着什么。这位大姐叫林瑞先,是上马盘扣民俗文化的第五代非遗传承人,她编织的作品《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都曾获得山东手造奖。
历时三年创作的《富春山居图》屏风剪纸画,12米长的《红楼梦的故事》、10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充满锡伯族特色的《喜利妈妈的传说》《锡伯族卫国戍边英雄谱》……近300件精美无比、让人叹为观止的鸿篇巨制剪纸画全部捐献!
人民网“行进中国”贵州调研采访团晚上九点,夜色已深,贵州台江县姊妹街已静悄悄。走近看,唯有一间苗绣工坊仍好不“热闹”,苗绣非遗传承人石传英正同几位绣娘赶制蝴蝶图案的手工绣片。绣娘们正在赶制绣片。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工坊不大,有上下两层。
“一剪之趣奇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历史因铭记而不衰,文明因传承而不灭。一双巧手、一把剪刀和几张纸片,就能剪出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当老师的外婆是我剪纸路上的启蒙老师,外婆的手很巧,一张张普通纸片在她手里可以变成任何我喜欢的样子,从那时起,我就喜欢跟着外婆折折剪剪。
图为丹噶尔皮绣技艺展示。 中新网记者 孙睿 摄图为丹噶尔皮绣技艺展示。 中新网记者 孙睿 摄图为河湟刺绣作品展示。 中新网记者 孙睿 摄图为丹噶尔皮绣作品展示。 中新网记者 孙睿 摄图为河湟刺绣技艺展示。 中新网记者 孙睿 摄图为丹噶尔皮绣作品展示。
来源:【银川新闻网】“手鞠球是一种集刺绣、编织、构图于一身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起源于中国唐代的蹴鞠。”12月21日上午,湖畔嘉苑东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宁夏图书馆共同开展“冬日暖阳”非遗文化体验活动,来自辖区的30组家庭共同参与绳结编织,共同感受传统节气文化内涵。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刘家、段钰、晏益鹏)在汉川市湾潭乡,有用竹子制成竹篾编制生活用具的传统。因制作的竹篾帽有特色,尖尖的帽顶,圆圆的边,被当地人称为“斗笠”。既能遮阳、又能挡雨,结实耐用便于劳作,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顶,斗笠编织这项技艺就这样被一直传承至今。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居民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的无限魅力,近日,一场非遗绒花郁金香制作体验活动,在徐汇区长桥街道体育花苑新时代实践站活动室拉开帷幕。绒花由天然蚕丝和铜丝作为原材料制作而成,多用于旧时民间的民俗节事与礼仪装饰之中。本次活动制作郁金香,则是取其吉祥如意的好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