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皖云】立秋以后,暑气渐消。为进一步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银花街道举办主题突出、形式活泼、内涵丰富的系列“纳凉晚会”,让一场场在家门口的文化盛宴,给辖区居民送去了阵阵清凉。夜幕降临,湖心路社区盛世华庭熙园小区广场上坐满了居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 记者王磊)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位于苏皖两省交界处,是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桥头堡、融入“长三角”的前沿地带。近期,南谯区选派20名优秀年轻干部“跨省”挂职,前往上海浦东新区及南京浦口区跟班学习。
4月18日晚,由滁州市卫健委、南谯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南谯区委宣传部、南谯区卫健委共同主办,南谯区民政局、南谯区融媒体中心、龙蟠街道办事处、龙蟠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协办的主题为“传承爱卫新风 共享健康生活”2024年“谯梁夜市”首演活动在滁州市初心广场热烈举行。
滁州市南谯区始终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模式,贯彻落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推进举措,优化基层食品安全检测体系,通过鼓励消费者自主送检和监管部门主动抽检相结合的方式,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服务民生,及时发现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2024年以来,滁州市南谯区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安全监管责任,以扎实推进全区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主线,紧扣8个方面20条具体措施展开。截至目前,根据应急管理部统计口径,该区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顶格思维顶格部署,树牢安全发展理念。
滁州市南谯区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定期进行检查指导,不断提升执法能力和基层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底线不动摇,深入开展“三整治一保障专项行动”即整治餐饮油烟、噪声和恶臭异味扰民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合法环境权益专项行动,大力整治噪声污染、餐饮油烟污染和农村黑臭水体
人民网记者 周坤桃花点染枝头,柳树抽芽吐绿。春风吹开了皖东大地多彩画卷,也催生着“春日经济”。鲜爽回甘的春茶品茗、营养健康的时令美味、惬意舒适的天幕露营……眼下,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正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展现出蓬勃的生机活力。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当前,正值春耕生产好时节,滁州市南谯区不仅组织农户抢抓时令忙春耕,还趁着晴好天气进行农作物采收。田间地头,处处呈现朝气蓬勃的春耕春收农忙图景。走进腰铺镇姑塘村,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春耕和收获景象。
滁州市南谯区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始终把残疾人事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尊重残疾人的尊严,发挥残疾人在残疾人事业中的主体作用,紧抓涉残民生实事项目,持续扎实推进残疾人各项工作,让辖区内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都能享受到国家救助政策。兜牢民生底线,提供家庭无障碍服务。
近年来,滁州市南谯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外引”与“内育”相结合,不断在人才引育留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充分释放人才引擎的强劲动能,助力乡村振兴“一路生花”。广开门路“引”人才,做大乡村人才“总量”。
一直以来,滁州市南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始终坚持“政策向基层倾斜、编制向基层下沉、装备向基层前置、精力向基层投入、保障向基层聚焦”,树牢“大应急、大减灾、大安全”观念,积极探索“人才强安”“文化助安”“科技兴安”和“网格+N”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新模式,逐步构建
2024年,滁州市南谯区推动残疾人事业一体化发展,聚焦精准康复、稳岗就业、托养服务、住房保障、学生救助,圆满完成全年涉残民生实事任务,进一步织牢织密社会保障网,不断增强残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聚焦精准康复,提升残疾人健康水平。发放727名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72.
近年来,滁州市南谯区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错位战略”指导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自身实际,开展特色诊疗项目建设,有效激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活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
产业要发展,项目是支撑。2024年以来,滁州市南谯区坚持把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工作作为农业发展的第一要务,通过加大“双招双引”,有效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壮大,绿色食品产业项目数量、投资总额较去年同期增长显著,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近年来,滁州市南谯区积极推进全区应急广播体系项目的实施,打通了应急信息传送播报的“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全区应急防灾和社会治理能力,发挥了服务基层群众的宣传阵地作用,为乡村振兴提振精气神。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实施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