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技术你应该不陌生,打印出玩具、模型、家具你也可能见过,但是你见过3D打印出人体骨骼甚至放进体内的关节吗?4月23日,记者从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顺德区中医院)获悉,该院关节骨科近日成功运用定制3D打印技术,为一位髋臼骨盆严重骨溶解患者进行髋关节“翻修”手术。
半个月前我替一位90岁的老人家做了左髋关节假体翻修术,说起这位患者,其实还有一些渊源。1998年这位老人家因为跌倒左股骨颈骨折,当时诊治的骨科医院处理不佳,术后一年多出现了左髋疼痛的现象,于2001年来到了我院治疗,检查提示“左股骨颈骨折术后,左股骨头坏死”,随后进行了左股骨骨折
由于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选择的医院和医生也不同,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2017年4版的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人员发现:在60000多名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人中,4.4%的人需要在手术后10年内进行翻修手术,到20年时,有15%需要翻修。
封面新闻记者宁芝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被越来越多人熟悉。根据统计的数据,这种手术总体成功率达到95%以上。但是,要为高龄老人“翻修”髋关节,却是一个不容易的事。近日,成都一名80岁的高龄患者就成功实施了人工髋关节翻修术。
高龄老年患者常因跌倒或轻微暴力引起髋部骨折,从而导致疼痛难忍、卧床不起,引发种种并发症,这对于年老体弱的他们来说是致命的。髋关节置换术往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然而高龄患者往往合并许多基础疾病,手术风险大。
人体的退行性变化不可避免,上了岁数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关节的问题,然而劳碌了一辈子,安享晚年更需要生活质量,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已经成为了老年人的常见手术,绝大多数患者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不仅关心手术本身,更关心手术后的康复和生活,因此有必要在手术前,让患者了解以下这5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