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不同地方的人们聚集在一起,都会说当地的语言。如果你让一个东北人和一个上海人用方言对话,那肯定是鸡同鸭讲,一头雾水……这时候不禁让人想到,在古代没有普通话,皇帝在朝堂上,看着来自天南海北的官员,听着他们说着自己的家乡话能理解吗?
北京方言历史悠久,影响巨大,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北京话是怎么形成的?中国国土广阔,各地都有方言,为交流、行政、管理等需要,四千年前夏代便产生了“雅言”,不同时代的“雅言”都不一样,特别是晋代、宋代两次衣冠南渡,变化尤多,但原则上都以中原伊洛地区方言为标准,比如金代的北京人,就以洛阳读书音为正音。
我们经常能在影视剧中看到皇帝端坐龙椅上,太监在旁一声:“有事启奏,无事退朝”,整得煞有其事的样子。但其实这种样式的“上朝”是很少见的,古代也称之为“大朝、常朝”,就和我们现在开大会一般,有肯定是有的,但也绝对不是经常能见到的。
头条上元朝是一个很冷门的话题,除了统治时间比较短之外,还有拗口难记的皇帝名字,很多人可以轻松说出明清皇帝的庙号和年号,但在元朝这里,顶多能知道一些庙号,至于名字,大家两眼一抹黑,很难一一对应,这就导致大家更不喜欢看元朝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