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有句话叫做“吃他娘,喝他娘,打开门来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正是这句话,让山西、陕西等地的灾民一呼百应,形成几十万的农民起义大军。现在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当年闯王李自成用的口号,其实不然,第一次喊出这个口号的是明末第一代闯王高迎祥。
崔寔的《政论》中记载“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从来必可轻。奈何望欲平。”从中国古代开始人民群众就是最容易满足的只求一温饱便够了,但如果统治者太过残暴不仁让人民群众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满足那迎来的必然是人民群众的滔天怒火。
比起虚无飘渺的“乌托邦”,明末农民造反领袖李自成大叔要实在的多了,“五年不征,一民不杀”这口号,温暖了无数农民兄弟冰冷的内心世界,照亮了他们光明的前程。这李自成大概跟黄巢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起义初期,都是人见人爱的仁义之师。
嗟尔明朝,气数己尽。这是崇祯17年初(公元 1644年)李自成发给崇祯皇帝朱由检的一道檄文中的点睛之笔。此时,李自成已经夺取陕甘,即将进军北京。此檄文上的这八个字是刺透了崇祯心的八个字,但也道出了大明气数将尽之实。
李自成的一生轰轰烈烈,非常生猛,年轻的时候在银川驿站当过驿卒,当时的驿站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官办邮局,负责养马,也是保安,有时还帮忙送点公文之类的·。1628年这一年,朝廷处在财政危机中,要裁员,认为全国各地的驿卒太多了,要裁掉一些。
中国古代历史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走马灯似的改朝换代。全都经历了从建立、发展到腐败、衰亡的周期。在这一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每当旧王朝腐败、衰亡,整个社会陷入危机,历史发展停滞之际,总会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通过他们的英勇抗争与牺牲,来“替天行道”,来推翻旧王朝,来“校正”、改变社会的这一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