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邹俊川)5月7日一大早,李芯锐背着干粮、帐篷,和巡护队员向关坝沟深处走去,“红外相机没有电了,我们要去换电池和数据卡,同时巡查山林,估计要两三天才能下山。”李芯锐说。李芯锐是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关坝村人。
孔杰和父亲孔德日在秦皇岛的深山放养蜂采蜜。这一排排蜂箱已经陪伴孔杰度过20多个年头。蜜蜂酿造成熟封盖后,他们再取出蜜脾,压榨出蜂蜜。这样一块蜂巢蜜至少需要8个月才能酿造出来。用蜜蜡和橄榄油制成的润唇膏。他们在深山田野中,有一份甜蜜的工作,追逐花季,收获甜蜜。
大多数人对硕士的刻板印象,多是西装革履游走在各个高档写字楼里,或是出现在国企单位、事业单位……初见,铜川市宜君县80后新农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硕士陈明涛时,是在铜川市第二届“讲述我的创业故事”主题分享活动颁奖典礼上,一身朴素的着装,晒得黑亮的皮肤,精瘦的身躯,眼里充满了对未来
满城区80后大学生王青回乡创业养蜂,多年来坚持把好蜂蜜质量关,带动当地养蜂人共同致富,创办聚蜂园蜂业专业合作社。现如今,合作社及其成员有各类蜂群3600箱,年产各类蜂蜜600吨,成为太行山东麓规模最大、产业链完整的集培育、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蜂蜜产业专业合作社。
极目新闻记者 李博极目新闻通讯员 牟凡近日,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三胡乡黄柏村杨梅古寨,桃花、李花、油菜花盛开,数十万只中华蜜蜂从“80后”姚俊的专利蜂箱涌出。他告诉记者,在宜昌、恩施等地,已带动千余蜂农用上了这一专利,蜂量达4万群,年产值4000多万元。
新华社贵阳5月3日电(记者郭可树 李凡)暮春时节,乌蒙山深处,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水东镇怕那村,袁小梅家后山上蜂鸣阵阵。每到五月,她要在群蜂飞舞的山野里给蜜蜂分箱,为一年的“甜蜜事业”打下基础。这名土生土长的“90后”怕那村姑娘,是纳雍县小龙女土蜂蜜养殖基地负责人。
春暖花开时,正是采蜜的黄金季节。在江苏如皋,近10万亩油菜花竞相绽放,养蜂人蜂拥而至,“扎营驻地”。4月中旬,在如皋市如城街道安定村的大片油菜花地旁,230多个蜂箱整齐排开,无数只小蜜蜂围着蜂箱嗡嗡鸣唱。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王玖华 娄底报道“蜂蜜姐姐”大名叫邓光,双峰县锁石镇横石村人,现年47岁。“蜂蜜姐姐”是她的网名,既是电商直播的“高手”,还是9家蜂农组建“养蜂合作社”的“掌门人”。凭借他的掌控能力和营销手段,把合作社办得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