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主体责任的意见》,进一步要求相关企业加大投入,开发升级未成年人防沉迷、青少年模式等管理系统,不断提高系统辨识度,增强识别精准性,合理设置未成年人使用服务的时间、权限等,提供适合未成年人的优质内容,保障未成年人健康科学用网。
目前,我国未成年网民已近2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7.3%。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近几年来国家举措不断。尤其是2021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对未成年人每天上网玩游戏的时间进行了严格限制。
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此外还要求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等。
《报告》显示,在调研的县城(包括农村),每周五、六、日和法定节假日,每天玩游戏时长超过1小时的未成年人占比超过80%。虽然政策要求未成年人实名认证,但77%以上的未成年人会使用他人信息登录游戏。这些数据意味着,已经实施3年的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认证系统,在部分地区接近失效。
今天是6月1日,既是国际儿童节,也意味着我国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已正式施行一周年。该保护法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未成年人进入网络游戏需要实名认证,且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在每日22时至次日8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史上最严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规定”自8月30日出台以来,已施行近两月。观察者网近日测试了包括腾讯、网易、米哈游等大厂旗下的十多款主流网络游戏与多家游戏平台,结果显示,上述平台均已增加了相关限制措施。
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今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未成年人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的20时至21时玩网络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