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仗的“仗”,取义于仪仗,意思是两两相对,排列整齐,如同仪仗。对仗是一种修辞形式,它是人们在修辞活动中自然产生的,并不局限于诗歌。对仗古人又称对属,又称俪辞。刘勰《文心雕龙》有专论对仗艺术的《丽辞》一篇。
这风,无处不在,可是,就是没有“风”字,牛吧?花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这是宋人林逋的一首诗,怎么样,读了以后知道写的是什么花了吗?对梅花,因为众芳已经摇落了,只有她独自开放。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一部记录古人生活与情感的百科全书,里面有一些内容反映了天象、地貌等,是人类对大自然的直观感受,也是人们在观察天气现象的过程中、在时时感受四季交替和万物变化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一些经验性规律,并以诗歌的形式展现出来。
古人写诗填词尤其注重对仗。一般而言,风可与雨露雪雾日月等工对,亦可与树叶草鸟火等宽对。下面,我列举诗句详细加以说明。一、风对雨: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上联:剑胆琴心,英雄未必柔情少;下联:风花雪月,儿女无疑好事多。小注:上联嵌入成语“剑胆琴心”,剑胆琴心,出自元人吴莱《寄董与几》诗:“ 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下联嵌入成语“风花雪月”,风花雪月,出自宋人卲雍《伊川击壤集序》;“ 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古人又尝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