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普瑞巴林无法治疗或控制所有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但是直到目前为止,普瑞巴林仍然是临床上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最为有效的药物之一,也可以称得上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特效”药,对大部分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是有效的,至少是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
当我们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第一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则表现为水痘感染,可先有发热,随后首先出现在面部和头皮的小红疹,然后扩散到全身,小红疹在几天内逐渐转变成水疱,随后形成结痂;水痘痊愈后,病毒仍然可以在体内潜伏,进入神经细胞,并停留在感觉神经节中(通常是脊髓和脑组织)。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最令患者和医生头痛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治疗与管理颇具挑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药物治疗是首选方案,应早期进行干预和管理:积极开展多种药物的联合治疗,并可结合病情适时进行微创治疗或神经调控治疗,和精神心理的治疗,大部分患者都会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关于PHN的药物治疗有了一定的进展,以下是一些最新的药物治疗信息:钙通道调节剂: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通过与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的α2-δ亚基结合,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过度释放,抑制痛觉过敏和中枢敏化。
疲劳,也可能是一种病。1987 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将病理性的疲劳正式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到目前为止,该病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方法匮乏。一一(化名)病发时 31 岁,但直到一年后,辗转于国内外各大医院,才终于确诊慢性疲劳综合征伴纤维肌痛。
研究显示,早期使用普瑞巴林可显著降低 ZAP 评分,尤其在疱疹发生 7d 内使用还能显著降低 PHN 发生率。一项纳入 12 篇文献、1054 例患者的 Meta 分析,比较了两药治疗 PHN 的疗效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