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地区的农村年轻人都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就留下一些老人和孩子,所以很多耕地或者山地都成片成片的荒废了,有些荒地都甚至长出了一二米高的小杂木了,让人看了感觉特别可惜。那么农村的荒地、荒山到底该如何利用呢?
封面新闻记者 刘恪生高粱熟,红满天,一簇簇一片片,映红了群众笑脸……8月20日,自贡市沿滩区九洪乡三河村荒废近20年的撂荒地已悄然换上了“红衣裳”。据悉,三河村打造高标准高粱示范基地以来,全村3000亩高粱地产量突破192万斤,产值达652.8万元,同比增长75.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田燕 通讯员 陈乐 7月19日,湘阴县新泉镇青龙桥村一村民在电话中告诉记者,镇政府已将南湖洲特大桥连接线边上荒废的良田平整好了,并在这几天种上了水稻。 7月12日,该村民向新湖南客户端湘问频道反映说,因修建南湖洲特大桥连接线,村里东亚7组荒废了10亩一级良田。
谈到农村种养殖,人们的普遍认知是不挣钱,因为这么多年来,不论市场物价如何波动上扬,而国内农副产品的价格却一直是在低价位运行,当下指望在农村种地发家致富是基本不可能了,所以,现在全国各地都出现一些“空心村”,人们选择进城居住或外出打工,都走产不多了,余下就是一些留守老人。
我们是种红仁花生,去年试种七亩左右,今年又扩种了七八亩,今年这个花生品质很好,很饱满、很清甜,这个花生采摘好拿回去洗干净了蒸煮以后晒干,到市场上一斤可以卖25块钱,我们现在已经采了2000多斤了,还有1万多斤还没有采。
中新网安徽新闻5月17日电(通讯员 魏康美 吴书伟)近年来,桐城市金神镇万新村坚持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强村富民的重要抓手,在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上做文章,以瓜蒌种植为主导产业、西瓜种植为辅助产业,精准施策兴业增收,带动群众同奔“共富路”。
冬日十二月,茂名市茂南区镇盛镇乌石村,100多亩稻田正值晚稻丰收时节,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收割景象。收割机缓缓开进金色的稻田,饱满的稻穗被齿轮卷入,留下整齐的稻茬。乌石村复耕田上,稻浪金黄。“两年前这里杂草丛生,哪里有田地的样子,村民在这儿放牛。
红网时刻新闻5月22日讯(通讯员 何雯 唐文峰)5月20日,走进耕地抛荒整治后的新邵县筱筀村沙湾里,只见平整的农田成方连片、硬实的田埂纵横交错、浆砌的水渠畅通无阻、嫩绿的豆苗生机勃勃,与红瓦白墙的漂亮民居、飞架南北的高速铁路相得益彰,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尽收眼底。
央广网麦盖提5月27日消息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谁能想到,2016年3月前,这里还是大片撂荒地,近年来,昂格特勒克乡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对全乡撂荒地实行“一户一策”“一地一策”整治,采取动员农户复耕复垦、委托亲友代耕代种、大户流转复耕、合作社代耕代种的办法,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农村承包地管理,确保撂荒地全面复耕复种。
来源:【云新闻】沐浴暖阳,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南沙镇石头寨村辣椒基地里种植的辣椒长势喜人,村民穿梭在田间忙着采摘,镇上志愿者也前来帮忙,丰收的喜悦溢满田间地头。据介绍,该项目区种植的辣椒是泰国乐美椒1号,特点是中早熟、高杆大果、坐果率高,亩产量可达3吨以上,产值超过1.
废墟里开出花,常用来形容在艰难处境下依然绽放的生命。莱西市南墅镇也在“废墟”中开出“金花”,在废弃工矿地上掘出“金疙瘩”。矿坑变碧湖,利用工矿山坡上种植白茶,长出“金叶子”,年产值可达800万元。11月22日,记者来到南墅镇探访,“废墟”如何蝶变。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欧阳志强 通讯员 黄馨 谢焘眼下,在韶关武江龙归镇凤田村的一片瓜田里,放眼望去,翠绿藤蔓像一床被子,轻轻地盖在田垄上,拨开绿叶,一个个香瓜就露出圆润饱满的身影。而这片瓜香四溢的土地,其实是由撂荒地“转型”而来的。
原标题:炎陵:“闲田”变“忙田” 竹荪种植促增收人勤春来早,眼下正值春耕备耕时节,炎陵县十都镇的数百亩竹荪正陆续播种,有望在今年迎来一个好收成。在车溪村,种植户郭声亮正和工人们忙着起垄、覆土、埋菌种、铺稻草,种植竹荪。竹荪种植。
咸宁网讯 记者谭宏宇、通讯员 赵欣博报道:“来,你帮忙把那一根掰下来点。”“这里可以再种深一点,那里太浅了。”……1月14日,在嘉鱼县陆溪镇虎山村的中药材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碌地进行着种植、堆肥等作业,撒肥机械不停穿梭,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