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作家马伯庸“见微”系列作品分享暨读者见面会在南国书香节期间举行。下午1点开始的活动,不到12点入口处就排起了长龙,活动现场更是异常火爆,分享会期间笑声不断。分享会上,马伯庸围绕“见微”系列《长安的荔枝》和《太白金星有点烦》两部作品分享了自己创作灵感与作品背后的故事。
长沙晚报4月8日讯(全媒体记者 黄能)从《风起陇西》到《古董局中局》,从《长安十二时辰》到《两京十五日》,作家马伯庸被视作“文字鬼才”,起笔是史料文献,运笔却是天马行空。他是粉丝心目中的“马亲王”,多部作品被影视化;他更是一位高产作家,出书之快令人称奇。
11月16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在广西南宁举行。30位获奖者分别获颁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长篇小说奖、中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奖、散文奖、诗歌奖和翻译奖。
马伯庸与读者交流。 (外图厦门书城 供图)《长安十二时辰》电视剧海报 3月26日的厦门,风雨挡不住热情的读者来见马伯庸。400人报告厅座无虚席,有人为了抢占前排席位早早等候签到,有读者特地穿了汉服,还有读者拖着行李箱赶来——里头装了30多本马伯庸的著作。
提到马伯庸,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他的历史小说创作。的确,从早年的《风起陇西》,到后来的《长安十二时辰》《两京十五日》,再到《大医》《长安的荔枝》《食南之徒》,马伯庸的笔触涉及两汉三国、唐朝、明朝、晚清。
每经记者:杜蔚 丁舟洋 实习生 许萌 每经编辑:张海妮一个痴迷于数字的“算呆子”,一宗隐藏在大明历史中的丝绢赋税案,牵动官府与民间旷日持久的复杂与折腾……各种波折,让当代人也百感交集——这又是来自马伯庸小说的改编影视剧、正在热播的《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节辉煌灯火亮起之时,等待他们的,将是场吞噬一切的劫难。本书故事源于《明史》里关于朱瞻基的一段真实记载——“夏四月,以南京地屡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
中新网北京7月12日电 (记者上官云)最近一段时间,作家马伯庸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频率比较高:小说《太白金星有点烦》出版,《长安的荔枝》也将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他分享了写作和阅读的感受,也谈到了对小说改编的看法。在他看来,写作就是写出一个好看的故事。
4月27日下午,作家马伯庸带着2024年全新长篇历史小说《食南之徒》来到南宁新华书店23号店,与读者分享自己与广西结下的缘分、作品创作的过程,以及看待历史的角度。以“好吃”人设构建新作主角作家马伯庸长篇新作《食南之徒》最近出版上市。
从《风起陇西》,到《太白金星有点烦》、《大医》、《长安的荔枝》……马伯庸可以说是当下图书市场最受读者喜欢的作家之一,13日下午,马伯庸携新书《食南之徒》前来天府书展与读者分享,并接受了红星新闻记者采访。
当敲下“华山医院,第一章”这几个字的时候,马伯庸或许已然预想到,这部小说将与以往的作品大不相同。在近年来影视改编的浪潮中,马伯庸取材汉唐历史的多部作品都深受关注,在观众群体中似乎形成了一种“历史+悬疑”的固定印象。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封面会客厅·人物简介马伯庸,作家,编剧。代表作有非虚构历史散文《显微镜下的大明》 ,长篇小说《古董局中局》《长安十二时辰》《风起陇西》《三国机密》《龙与地下铁》,中篇小说《末日焚书》《街亭杀人事件》,散文《风雨》《破案:孔雀东南飞》《宛城惊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