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每天有三大不得不做之事,即:吃饭,睡觉,排泄。从人的消化本质来看,当一个人摄入少量食物或大量进食后,食物会经由人的肠道抵达人的胃部,胃部会随之产生大量的胃酸来消解食物,使之分解成为可吸收成分和食物残渣,其中的有效成分,例如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会被人体各器官吸收,剩余不能消解部分,例如食物残渣中的纤维素,可可碱,低聚糖,酒精等都是胃酸无法处理的对象,可可碱和低聚糖等都是大肠才能分解吸收的对象,而纤维素,除了少部分可溶性纤维素能在胃部短暂停留外,大多数纤维素都会囤积在人体直肠部,等待人体排出。
人体每天通过进食来获取营养,而食物不是直接吸收,而是先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作用后,有益的部分被肠道吸收,而剩余的代谢产物则通过各个途径排出身体外。而有些人会感觉自己每天进食量很多,而排出的粪便却很少,所以怀疑自己的身体是不是出现了什么问题。
如果只吃不拉,那大便仍然留在肠道里,肠道中大便的水分会被反复吸收,体积越来越小,硬度也会越来越强,最终可能像小石头一样硬,如果说你经常出现吃得多拉得少的情况,胃肠道也有不适感,还经常便秘排便困难,那你的胃肠道功能可能出了问题,可以尝试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富含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如果情况没有改善,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位中年人在朋友聚会上吃得津津有味,餐后却苦恼地谈起了自己的一个“难言之隐”——尽管每餐都吃得不少,但似乎“拉得”很少。这个话题一出,众人顿时热议起来,有的说是消化好,有的则担心是否有健康隐患。这不禁让人思考:吃得多拉得少,真的正常吗?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受访专家: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 张鹏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卞磊“吃喝拉撒睡”是生命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其中,“拉”是仅次于吃饭和喝水的人生大事,也是人体一项重要的健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