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已经走向了穷途末路,气数已尽,可是它还在顽强地挣扎。突然,一夜之间,清王朝就被一场战斗给覆灭了,到底,这是怎样的一场战斗,竟然让统治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走向灭亡,从而带领着中华民族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呢?
这倒不是说他的能力有多出众,对民主共和的贡献有多突出,而是在那个决定时代走向的革命运动大潮里,他阴差阳错的成为革命元勋,又在军阀割据的纷乱背景下,两度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堪称是民国时期为数不多的“幸运儿”。
1911年10月10日,中国爆发了武昌起义,起义之火迅速烧遍全国。1903年,蒋翊武进入澧州高等小学堂学习第二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取湖南西路师范学堂因为科举制度已经废除,中国读书人的出路一是考取师范,将来去公办学校任教,二是公派出国留学,三是军事学堂将来从军。
现有资料显示,当年至少有俞伟、虞典书、陈鹏飞、吴浩等4位无锡人参加了那次惊心动魄的起义。俞伟,字孟襄,无锡许舍里人,生于1892年农历十二月属龙,故名大龙,自幼就十分聪明,1905年14岁时曾赴常州府参加童子试,童子试亦称童试,即科举时代参加科考的资格考试,内容有八股文、诗赋、策论等,县试合格后才可考府试。
清朝部分进士名单1、刘执中:湖北襄阳县人,顺治九年壬辰科2、庐景芳:湖北谷城县人,顺治十二年乙未科3、王谨微:湖广襄阳府襄阳县,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4、万瑄; 湖广襄阳府襄阳县,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科5、龚国榜: 湖北宜城县, 乾隆三十一年丙戌科6、罗梦元: 湖北南漳县, 嘉庆十三年
鲁迅先生曾对他有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他将陈独秀比作一面写着“内皆武器,来着小心”的旗帜,门大敞着,里边有几杆枪、多少刀都一目了然,根本就不用地方,这个比喻可谓是十分的形象,那么陈独秀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