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就是打开一本书,借他人的一双眼睛,去经历更多的人生,去看见更辽阔的世界。强烈推荐大家亲自阅读这本杨苡口述自传《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时代不是她的人生背景,她的人生就是时代本身。在这本书的品读过程中就写了几篇零碎的读后感,今天终于把书读完了,仍觉得意犹未尽。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 杨苡 口述 余斌 撰写 译林出版社。这里的“科学”不是假定讲述者的“客观”“中立”“无我”,恰恰相反,它已然预设了讲述者记忆的偏差,个体出于各种原因的选择与有意无意的过滤,若说它专业化的一面,那么首先在它的牢守有闻必录,忠实记录的本分,不越雷池一步——不添油加醋,更不越俎代庖。
抗战胜利了,大家都盼着能安定下来,也以为可以过安稳日子了。事实上,完全是幻想,差不多紧接着就是解放战争了。口述/杨苡整理/余斌“新都”“绛舍”关张时,国民党败局已定,好多机构都在撤了。但其实“还都”以后,天下就没太平过。北洋政府时期,首都在北京。
著名翻译家、作家杨苡出生于1919年,2023年1月27日去世,享年104岁。由杨苡翻译的《呼啸山庄》是该书最流行的中译本之一,她也是这个脍炙人口的中文书名的首译者。南京大学教授余斌说,在杨苡家的客厅里,最显眼的大书桌是她的丈夫,著名作家、翻译家赵瑞蕻专用的。
编者按:法国学者菲利普·勒热讷认为:原则上,一个人只会死一次,他只能写一部自传……当人开始写自己的生活时,他知道他将给此前的过去生活中一切说不定、拿不稳的东西赋予一种最终的形式和意义。本期阅读推荐两部口述自传,分别来自文学翻译家杨苡和文艺学泰斗童庆炳。
09:49缅怀杨苡,杨苡之子赵苏制作视频《怀念妈妈》(09:49)阳光,微风,音乐,玫瑰。3月1日,在南京世界文学客厅,一场为杨苡先生举办的纪念活动直至夕阳西下才慢慢落下帷幕。在充满爱和温暖的氛围中,从四面八方而来的亲人、好友、老乡围在一起,想她,念她,分享了许许多多的心里话。
真的,从未见过一个女人在如此公开的场合对自己的丈夫如此不遮掩地进行负面的评论——纵然是口述自传,也是要讲给别人听的,况且还要出版,要被千千万万个人看见。仿佛这违背了我们民族一贯的做法——我们一贯是说“不足为外人道也",乃至“家丑不可外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