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记载,东汉苏章就任冀州刺史时,宴请被检举的老友。既保持“内不愧心,外不负俗”的本分,也达到“大明无偏照,至公无私亲”的公允,更追求“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货利”的清明,才能直面公与私,做到问心无愧。
这八个字的总结很精炼,语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其他汉字解释:、 、 、 、 、 、 、 、 、 、 、 、 、 、 ...
当下,一些党员干部从昔日的“明星”蜕变成为腐败分子,从“激情燃烧的岁月”堕入“暗淡无光的铁窗生涯”,原因很多,但没把握好“公”与“私”的界限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公私二字,检验官德、检验作风、检验党性。一位党员干部要做到清正廉明,首先要做到公私分明。
提要:在文言虚词的考查中(单指高考卷中的客观题,下同),“以”最受命题者青睐,国卷及自主命题省市试卷近五年(2004-2008)高考共考查了四十二次,居所考虚词之首(中考也是如此)。“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凭在从;目的修饰结果为连词,译作“认为”是动词。
有点吃“过夜饭”的感觉了哦!今天俺从新的角度再和大家探讨一下。先说一下俺初学书法时的敢脚,俺能通过临的帖判断出某个古人的性格特征(后来,深入学习后就木有了,木有了……),信不?不信?那俺就跟恁们评一下,第一感觉哦!
最近读到一个故事,也是讲税收的内容:话说万历年间,一个善于计算的学霸猛然间发现了所在地居然有一项不公正的税收政策,一收还收了两百多年,于是心有不平,往上级部门伸冤,一点星星之火引爆当地,在徽州府引发了将近十年的混乱。
如何用人一直是领导者最关心的话题。今天我们不单纯谈如何用人,而是从一个侧面谈用人的顾虑。国学大师南怀瑾从九个大方面为领导者阐述了用人的9个顾虑,分析的十分细致深刻,相信一定会为管理者带来极大的帮助!立小忠以售大不忠臣有立小忠以售不忠,效小信以成大不信,可不虑之以诈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