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区读者马先生问:我今年75岁,前不久发现腹股沟处鼓出一个包,躺下就回去了,站起来或咳嗽时就会鼓出来,最近好像不能缩回去了,请问这是疝气吗,该怎么处理?河北红十字会博爱医院疝气专家解答:您的情况很有可能是腹股沟疝,疝气常发生于老年男性。
极目新闻记者 曹洋通讯员 李秋怡近日,武汉紫荆医院普外科为97岁老人成功实施了左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解除了困扰许久的病痛。术后老人恢复良好,现已康复出院。家住武昌区的戴爹爹(化名)偶然发现自己的左侧腹股沟区出现了一个“鸡蛋”大小的包块。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通讯员 李林牧 张雨 林雅琴“还以为我这个疝气就没办法了,真是感谢你们。”10月31日,72岁的李爹爹(化姓)对武汉市普仁医院肝胆胰疝外科的医护人员们连连道谢。李爹爹家住青山,早在2016年,他就因左侧腹股沟疝接受过手术治疗。
如果说有时候,你可能会在身体的某个部位发现一个鼓起来的小包,就像个小气球似的。这个小包可能会在你用力的时候,比如咳嗽、打喷嚏、搬重物的时候冒出来,然后又可能在你放松的时候缩回去。这就好像是一个调皮的小精灵,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消失不见。
16年前分娩后发现了肚脐上方鼓起了一个包块,12年前肾脏手术后左侧腰部又出现了一个大包。经胃肠外科专家诊断检查,53岁的王女士竟同时罹患白线疝与左侧腰疝两种不同疝气。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郑燕生副主任医师团队用一台腹腔镜下的双重疝修补术完成了治疗。
88岁的何阿姨手捂着肚子,强忍着疼痛在家人的陪伴下赶回广州治疗。原来,何阿姨罹患20多年的疝气,之前一直依赖疝气腹带把包块按回去,没有想到这次突然发作引起的疼痛让老人家无法忍受。疝气什么时候该治疗?老年人是否可以耐受手术治疗?
极目新闻通讯员 牛本翠 吴萍近日,九旬老人患疝一年,一朝发作腹部“鼓包”如拳头大小,越变越大。近日,武汉市东湖医院综合外科团队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解决了患者的痛苦。日前,老人在出院前给医护人员送锦旗表达感谢。
记者 孙淑玉 实习生 张雪 通讯员 李成修 姜宗延根据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每年约有200万新增腹股沟疝病例。疝到底是怎么回事?哪些疝必须及时处理?本期“医在身边”邀请烟台毓璜顶医院普外儿外科主任医师吕忠船来为大家科普疝气的相关知识。吕忠船介绍,疝气就是百姓口中的“小肠串气”。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15日讯 九旬老人患疝十余年,一朝发作腹部“鼓包”如拳头大小,肠子卡住险坏死。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急诊外科团队采用微创手术“修补”嵌顿疝,把老人从疝气的“魔咒”中解救回来。日前,患者已顺利出院。
九旬老人肚子上有一个大如“球”状的包块,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最近,老人到江陵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求诊,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成功解决了这个“大麻烦”。92岁高龄的胡奶奶,10年前,因为阑尾切除术后,反复咳嗽,肚子上出现了一个包块。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通讯员 周珊“只通过肚脐旁的微小‘隐形’切口手术,就治好了我多年的顽疾,太感谢医生了!”4月13日,在长江航运总医院,即将出院的吴爹爹根据医生的提示刻意鼓起肚子又试了试,确定腹股沟的疝气消失不见,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颜。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通讯员 周珊站立时,腹部明显鼓起像挂了颗柚子,躺下后肿物才得以暂时隐身,今年84岁的马婆婆受巨大腹壁切口疝困扰,生活质量堪忧。长江航运总医院普外科团队在腹腔镜下,仅依靠三枚“小孔”微创手术,成功补疝,让老人免受二次开腹手术的痛苦。
71岁的维吾尔族患者居马洪来自新疆伊犁,近10年,她先后接受了好几次腹部手术,肚子上疤痕累累。两年前,阿婆发现自己腹壁右侧起了一个“包”,开始她也没放在心上。谁知一天天“包”变大了,摸上去软软的,站着有坠胀感,平卧时“大鼓包”也很明显。去往医院检查,医生表示可能是“切口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