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长津湖战场上美军正在庆祝感恩节的场景他们的食物包括,感恩节的标志美食火鸡腿,还有炸薯条、牛肉馅饼、沙拉、水果蛋糕,最不要脸的是还有鸡尾酒喝。你们还能不能好好打仗了?还能不能有点危机感了!美军这些战场口粮,志愿军战士一辈子都不会吃到。那这个时候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正在吃什么呢?
《孙子兵法》有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场仗能不能打赢,光看指挥能力、士兵人数和武器装备是不够,这些因素固然重要,但是后勤物资才是重中之重,甚至我们可以说,战争看似是人与人的对抗,其实是后勤与后勤的比拼。
从一战后,美军就流传一句“跑的越远,吃的越好”的话,因为作战地区越远,士气和战斗力就越低弱,为了维持他们的战斗力,美军后勤部门会额外重视伙食标准,从二战开始,美军的高标准伙食一直成为其他军队羡慕的对象。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你我如此,冲锋陷阵保家卫国的士兵们,就更加要吃好吃饱才行。由于综合国力的不同、饮食文化的差异,世界各国的单兵口粮也呈现出百花竞放的特点。那么,中美俄三大军事强国的单兵口粮,会有哪些区别呢?
揭 · 秘兵哥哥们的拉练午餐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而打起仗来,官兵的“吃”与战争胜负有着直接关系。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军事记者就把军粮列为“打败萨达姆的十佳武器”之一,因为它“有效鼓舞了联军将士的肚皮”。可见,吃关乎战斗力,吃对军队这个特殊群体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电影《长津湖》里志愿军战士就雪啃冻土豆的情节让观众看后一直难以释怀,这些无名英雄用鲜血和生命在恶劣自然环境下与当时装备最先进的美军进行殊死搏斗。美军的武器装备精良自是不必多说,今天长夜就好好扒扒美军吃得有多好。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吃饭对打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外历史学家曾有研究:一个罗马军团每天要吃掉120只羊作为肉类补给;十字军东征时会携带风干肉类和谷物补充能量;拿破仑在进攻俄罗斯时,大部分时间士兵都处在饥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