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2月27日讯(通讯员 陈勇 曹诗灏)日前,桂阳县陈溪村龙源复合光伏首批(10MW)成功并网发电,各设备状态、参数正常,运行平稳。该项目的储能电站采用感应滤波+储能技术方案,为国内首例,列入国家发改委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桂阳县陈溪村龙源复合光伏发电项目。
据总台央视报道,在湖北孝感安陆市、孝昌县,一些乡镇打着“农光互补”的旗号,在几千亩永久基本农田上建设成片的光伏电站,不仅妨碍当地农民种地产粮,造成收入减少,发电产生的噪音还影响村民生活,让当地百姓“既心酸又无奈”。
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下,王定祥等多名工人正忙着给多块正方形的育苗土基上培土,随后开始种植中药骨碎补(一种治疗骨折较好的中药)药苗。这里是息烽县小寨坝镇潮水村,中核汇能贵州公司联合省农科院、中草药公司,打造的贵阳首个农光互补示范基地。村民在培土。刚种下的骨碎补幼苗。
据报道,在个别地方的部分乡村,一大片光伏阵列矗立在连片的稻田里。有的是2019年耗资800多万元建起的高标准农田,2021年起却被用来建设光伏电站。这引发了热议,也让人们思考耕地保护和产业用地的问题。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近日,央广网报道了一个案例,湖北省安陆市木梓乡于2019年耗资800万元的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两年后竟“长”光伏电站?那么是谁的责任呢?图片取自央广网,侵删!农田就就是农田,主要是用于种植粮食的,突然种上光伏项目,占用的面积不少,竟然有2000多亩基本农田。
来源:【邢台日报-邢台网】本报记者 王芳近日,走进隆尧县大张庄乡杨家窑村的“农光互补”光伏基地,记者看到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整齐地陈列在田间,高效摄取着太阳能量。光伏板下,村民杨恒力正在田间除草,绿甘蓝、白萝卜、西蓝花等蔬菜长势良好。
大小新闻客户端讯(通讯员 曲治国 YMG全媒体记者 权立通 摄影报道)昨日上午,福山区臧家庄镇前法卷村农光互补项目区里,深蓝色的光伏板整齐排列,在阳光下悄然生产“绿电”。光伏板下,一块块麦穗籽粒饱满的金色田地里,合作社社员曾宪军正操作机械进行收割。
深冬时节,位于水城区猴场乡黄果树村的两个光伏项目仍在火力全开地建设中。据悉,目前在建的两个光伏项目均由大唐(六盘水)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建设总容量为交流侧190MW,总投资为8.55亿元,总占地面积约4500亩。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郑湘琪】夕阳西沉,天边晕染出一抹温柔的橘红。浮光跃金,鳞次栉比的光伏板投下斑驳倒影,与落日余晖相映如画。鱼儿自在穿梭于粼粼波光之中,水塘边的桑芽菜田郁郁葱葱,鸡鸭在田间悠然踱步觅食。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我们的地都占光了”“噪音很大”“一亩田稻谷就收300斤,收益很低”……据媒体报道,一些地方打着“农光互补”旗号,在基本农田上建设成片光伏电站,给当地农民造成巨大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