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买回来有一年有余,每次想翻开阅读,总是觉得心情无比沉重,今天我最终鼓起勇气开始阅读这本书,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永远不会忘记日本军国主义曾对我们做出的不可饶恕的事,我们会铭记那段沉痛的历史,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表示悼念!
今天是第8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还认识了另外一个为这场屠杀奔走呼号的人:张纯如。1968年出生的她,是一位美国华裔女作家,她的外祖父母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而她的父母,也是在战争中流亡,最后定居在美国的中国人。
曾经在小学的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南京!南京!》,记得影片全程黑白,有些情节直至今天脑海中还能浮现出来:一群蛮横的日本士兵闯进安全区强抢妇女至慰安所,一些女人为了免遭迫害减掉自己的长发,穿着脏乱的衣服,白净脸上抹上一层灰,受尽折磨死去的女人们赤身裸体地被扔在车上,数不清…
中信版《南京大屠杀》是在原著基础上,增加了张纯如母亲所做的序、张纯如生前丈夫布雷特道格拉斯于2011年9月撰写的尾声,新增加的内容对这本书创作的前因、后果以及张纯如短暂而伟大的一生进行了一个完整的梳理。
十几岁的张纯如在拿到父亲的手枪后,便关起门,给母亲留下了一纸遗书。张纯如继承了父母的高智商,成绩名列前茅,一直深受老师的喜爱,在中学毕业后,考入美国名校麦吉尔大学,在大学期间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开始接触到南京大屠杀的相关资料。
这是是一本好书,是一本沉重的书,是一本让人看了迟迟无法释怀的书。回到正题,张纯如老师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极具权威性描述南京大屠杀事实的说,而今随身处和平年代,但是对于很多历史那段悲伤屈辱的历史更应该铭记,更应该反思,才能记得和平的不易,才能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能行的更远。
她为了还原南京大屠杀,她寻访故人,不断直面一个个血肉模糊的伤口,让她的内心也经受着,无人能想象的折磨,她用三年时间写成《南京大屠杀》让全世界看见,在这过程中有人给她写恐吓信,还有人给她寄来子弹,人生安全受到威胁,最终精神崩溃,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