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一到,尤其是大雪之后,气温骤降、湿气加重,很多人觉得冷得“刺骨”,整个人都被冻得缩成一团。这个时候,不仅仅是体感上的寒冷让人难受,身体里面的一些“潜在问题”也可能会开始冒头,甚至有些疾病的发病率会明显上升。
Q前段时间,北方下雪的消息“刷屏”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再加上大家正在被呼吸道各种感染困扰,有人说:下场雪“冻死病毒”,人们生病就少了。这种说法靠谱吗?A: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朱春梅表示,许多人认为下雪能杀死病毒,这种说法是一个误区。
低温雨雪天气仍在持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老年病科柳湘洁教授提醒气温骤降容易引发脑血管疾病请中老年市民多注意预防除了保暖外在室内取暖时记得多喝水预防血液过于黏稠持续低温雨雪天气,市民户外活动减少。
12月7日(十月廿五)17时33分将迎来大雪节气俗话说“小雪封地,大雪封河”。我国古代文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其意为时至大雪节气,天气越来越冷,雨雪渐渐增多,降雪的概率和频率都要比小雪节气时大得多。
中新网北京2月7日电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局部地区累计降雪量将接近或超过历史同期,雨雪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冻雨范围大,雨雪冰冻灾害风险高,恰逢春节人员大规模流动,以下健康防护要点请查收。
12月11日,新疆乌鲁木齐市迎来降雪。图为市民带着孩子在雪中玩耍。11日,北京、天津、山东、河南、新疆等多地普降瑞雪。这个冬天,流行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传播能否暂告一段落了?低温降雪之下,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应对这些疾病?低温降雪后,疾病怎么防?
来源:【太行日报-晋城新闻网】近日,急救中心发布提示,下雪天,气温骤降,市民要格外注意预防摔伤、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哮喘、冻疮五类疾病。雪后道路湿滑,老年人及行动不便的市民应尽量减少出门,防止摔伤。
不穿秋裤容易得“老寒腿”吗?最高性价比的防寒保暖应该怎么做?大雪节气,往往南方降温,北方飘雪,气温下降和降水增多的雨雪天气会带来寒湿。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质疏松中心主任万雷教授提醒,此时要注意防寒湿护阳气,护关节强骨骼,“大雪护足晒太阳,强健骨骼度寒冬。
大雪节气将至,天气越来越寒冷,这一时期也是心梗等疾病多发之时。中医认为,很多心脏病的根源都在脾胃,尤其是在寒冬,要想养心护心,必须调养好脾胃。大雪时节为什么心梗频发?● 中医认为,心为火脏,为阳中之阳。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张治中 实习生 赵江波3月16日上午,气温骤降,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降临南阳。室外寒冷异常,但位于南阳市两相路的南阳文和骨科的门诊里却是暖意融融,3名来自河南省骨科医院的骨病专家正坐在诊台前,为南阳的骨病患者义诊。
来源:【中国医药报】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来临之时,意味着已经进入冬天最冷的阶段,更应该注意保暖。张孜在《雪诗》中写道:“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岂止饥寒人,手脚生皴劈。”生动描绘了大雪时节天气寒冷,使人手脚皲裂的情景。
雨雪来袭,如何安全度过?2月1日,多位医学专家给出健康小贴士。“雪后冰冻,走路易摔、易打滑,老年人尽量避免在雪天出门。”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刘涛说,因为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即使轻微的外力也可造成骨折,一次摔倒就很有可能让一位健康老人的健康水平断崖式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