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盛唐,杜甫。昔问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公元768年,杜甫携带一家大小离开夔州,即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浩渺烟波、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漂泊不定,国家多灾多难,又难免感慨万千。
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己聋,靠饮药维持生命。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