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歌声都是人们直抒胸臆、记录生活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也是最生动自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时代变迁中,贵州各族民歌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与凝聚力。如今,非遗里歌声作为民族共有的文化记忆,从“经验”到“审美”的转化,在当下被激活、被看见、被传承。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徐壮、王茹)以“唱响原生民歌 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的2023中国原生民歌节,首次加入了器乐类节目,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将为广大观众奉上63个民歌节目、16个器乐类节目,多角度呈现传统音乐类非遗保护传承成果。
知名乐评人、“中国非遗音乐数字工程”总监张晓舟提到,他去年到塔城认识了一个可爱的4岁达斡尔族小姑娘,通过抖音记录传播自己唱歌跳舞的视频,“这真的给我一个很大触动。平时我们谈非遗是很高大上的,但这件事让民族音乐的传播变得生活化起来。”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9日讯记者今天从文化和旅游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由文化和旅游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原生民歌节将于11月16日至20日在江西省上饶市、赣州市、鹰潭市三地举行。
由文化和旅游部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黄河非遗大展11月7日在山西 太原启幕6日 作为大展的重要活动之一《<歌从黄河来>非遗民歌展演》在山西潇河国际会议中心精彩上演展演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山西卫视品牌栏目《歌从黄河来》团队全程策划 组织并执行大师云集,诠释文化魅力展演
图为咸宁长篇叙事山歌《灯哪灯》的演出现场。新华社记者袁慧晶 摄“大田薅秧行对行,当中薅过鲤鱼塘,鲤鱼塘内鲤鱼跳,变对蝴蝶飞双双……”18日晚,在江西鹰潭市龙虎山的古越水街,一首高亢悠扬的酉阳民歌《酉阳啊啦调》引来现场观众的掌声。“我从13岁开始唱这个,今年70岁了。
来源:【湖南日报】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刘瀚潞摇滚,充满激情、自由的音乐形式。它狂野、不羁,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不少年轻人的心。非遗,千年文明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当摇滚与非遗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乌鲁木齐2月21日电 题:新疆“非遗”民歌传承人:“艺人是果实累累的树”作者 胡嘉琛 高尉宸在新疆阿图什市阿扎克镇铁提尔村,额阿吉·阿布力孜家的庭院可谓一景。他与四名友人组成弹唱乐队,常常在院子里进行表演。
古韵新潮,千年传唱。当民歌遇上AI,它们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当中国民歌邂逅外国经典民歌、国际流行音乐,中西混搭的巧妙结合又将如何惊艳世界?一股来自湖南桑植的民歌潮音,正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创新形式,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热潮。
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有效传承发展,赓续中华历史文脉,创新转化非遗文化成果,“艺遗生辉”非遗文化调研队于7月13日-7月19日开展了“内蒙古巴彦淖尔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调研”暑期实践活动,进一步探寻内蒙古文化资源,拓宽非遗文化保护传承机制。
来源:中国经济网 “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各民族在华夏大地聚居交融,共同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歌文化。民歌不仅是地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财富。
放歌千年在榆林听见中国2024全国民歌展演8月7日—11日每晚20:00在榆林市体育中心(科创新城)准时开唱2024全国民歌展演共有来自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陕西省7个地级市、及榆林市各县市区的112个节目,759名演员参与,他们带着各自的经典曲目和创新作品,跨越千山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