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关东大地烟尘四起,遍地都是绺子,骑着大马吃饽饽的胡子啸聚山林,为祸一方。如果要问一个胡子:“什么时候最快活?”十有八九会回答:“砸窑之后最快活。”为何?因为砸窑之后就可以为所欲为。围窑是乡下的地主老财为了抵御胡子所修建的堡垒,兼具生活与战斗功能,里面存有大量财富。
民国十一年(1922年)七月初一,吉林省滨江道,扶余县。县城东门里的戏台子今天有大彩上演,看戏的人群在台下挤挤插插的站满,挎着筐卖花生瓜子大壶茶的小贩可算是欢脱了,而那个扛来两捆甜杆的老光棍却顾不得招徕买卖,因为戏台上正演出“铡美案”。
接上文: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八月十五,在中秋节这一天吉林伊通县城再次被多个绺子合伙攻破。之前已经被绑过一次的刘庆祥,这次有了经验,知道不能在家里死等着,于是一溜烟的跑去了住在城南门的姥姥家。因为姥姥家属于小门小户的那种类型,所以胡子不会惦记。
崔家围子虽然是一个宗族村落,但各家贫富差距也十分明显,村西头住着一家崔姓人家,当家的四十多岁,家里有百十亩地,在村里算是比较富裕的人家,但与那些真正的大地主相比,还是差得很远,这家有四个儿子,老大成家后住在东院,老二在长春宽城子火车站工作,老三在城里一家钟表行当学徒,只有十五岁的小儿子崔小四还在念书,此时正值寒假,在家中等待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