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鹭2012年7月的一天,一位中年女士来到蒙古国东部小型城市温都尔汗,这是她在一家中餐厅前的留影。照片中,这位中年女士面露悲伤,她穿衣普通,眼神中似乎对来到这里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事实上,照片中的女士来到温都尔汗是为了给父亲扫墓的,这是她多年心愿,她的名字叫潘鹭,时年52岁。
40年前,林彪乘256号三叉戟专机坠亡在蒙古的温都尔汗,这场机毁人亡事件,改变了中国的政治走向。40年后,事件的真相依然迷雾重重。通过目击者的回忆材料和最新访谈,或许有助于揭开这个事件一个个谜团。谜团一:9月12日毛泽东为什么要问北京是否安全?
在关中平原东部最开阔地带,黄河、洛河、渭河三河在此汇流,有一个古称同州的地方,那便是大荔,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由于此地未及开发的处女地,那里没有汽车,没有大马路,只有驴车和羊肠小道,没有电影电视,只有头缠白布憨厚善良的农民,山丘落日晚风清,飞鸟归巢满山声,霞披片片天上挂,暮色丝丝绕树行。
空军专家组认定,256号三叉戟飞行员潘景寅对着陆地点和着陆方向进行了选择,是有操纵的进行野外降落,没有成功,造成破碎后致使机毁人亡。飞机的飞行方向本来是从东南向西北,而降落方向却掉头由北向南,降落场是一片平坦的草地,降落条件较好。
近些年来,关于林彪叛逃的文章,在海内外报刊上多有登载,已使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的前前后后昭之于世。每当我读到这些文章时,不禁心潮起伏,我的思绪总是萦绕于1971年9月中旬那些不寻常的日子。那十几个日日夜夜大概是新中国成立后我睡眠最少、工作最紧张的时刻。
专机部队经过多年的飞行实践,对部队在军事作风和政治工作要求上分别提出了两个口号:在执行专机任务的行动上提出“宁扑三次空,不误一分钟”,在思想认识上,对专机任务提出的政治口号是“要带着对无产阶级司令部首长的阶级感情去执行专机任务”。
林彪生命中最后一个星期,大概是他一生中最紧张的一个星期。在这7天里,林彪、叶群与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进行频繁的秘密联系。根据军委电话总机话务员的通话记录单记载,7天中,他们之间通过军委电话总机接转的电话有51次,还不包括自动电话。
毛泽东在专机上1967年7月,周恩来得知武汉告急的消息后,担心毛泽东的安全。因此,他力劝毛泽东暂时离开武汉。在周恩来及其他人的反复劝说下,毛泽东才同意前往上海,并同意破例坐飞机(1959年后,为确保毛泽东的安全,中央决定,毛泽东出行不再坐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