耵聍俗称耳屎,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如尘粉、小虫等)的作用,日常伴随着张口咀嚼等运动可自行排出。但当耵聍在外耳道积聚过多,形成团块,阻塞外耳道,则被称为耵聍栓塞。近日,一位小患者便因耵聍栓塞,来到哈医大六院就诊。小阳(化名)今年6岁,从出生至今从未清理过耳朵。
张阿姨日常特别喜欢掏耳朵,棉签、掏耳勺“样样精通”。两年前,她的右侧耳朵开始流脓,一直以为是中耳炎,偶尔用滴耳液滴滴耳朵。去年,张阿姨右侧耳朵有了痛感,吃了头孢、止痛中成药,没有当回事。直到一个月前,她耳朵里有了血性分泌物,还出现了右侧眼睛闭不牢的症状,这才引起重视。
申女士是一名工厂的员工,今年39岁。前段时间,申女士像往常一样掏耳朵时,感觉耳朵里有一个硬硬的东西,怎么也掏不动。朋友用电筒往里看的时候,说里面是耳屎,像是黏在肉上的,于是去诊所掏。但是无论怎么掏都无法掏出来。申女士回忆说,当时医生建议她用药泡一周,等耳屎软了后再掏。
很多人闲来无事便喜欢掏耳朵,甚至掏耳朵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外耳道中的耵聍有正常的生理功能,可对外耳道起到保护的作用,当空气中灰尘进入耳道时,耵聍就可以粘住它,还可以把一些小虫子阻挡在耳道外,所以建议大家不要经常掏耳朵。
我们耳朵里面产生的分泌物俗称耳屎,很多人出于卫生的考虑,往往会定期甚至是频繁地掏耳朵。 但是有不少人都说耳屎不用处理,因为耳屎是会自行掉出来的。那么耳屎到底该不该挖?耳屎要经常掏出来吗?耳屎要不要清理?
杭州30多岁的李女士就遭遇了这种窘境,医生从她耳朵里挖出一大坨黑色物体,那就是耳屎和霉菌的混合物。她赶紧拿出手机上网查询,网上都说这是“突发性耳聋”,很难治,搞不好听力会永久性丧失,吓得她赶紧来到杭州市中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