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南京市地名委员会在官网公布了2016年第二季度的地名命名公告,有趣的是,新地名中不乏老面孔——诸如雨花台区“大定坊”等在城市建设中消失的老村庄,通过道路名再现。地名是怎么形成的?河西新城令人弯弯绕的“山水地名”又有什么规律?
#寻找热爱表达的你#不要轻易问一个南京人家住哪里。因为,南京人可能回答你:我住大纱帽巷。你内心万马奔腾:大傻帽巷???外地特种兵路过鸡鹅巷,一脸懵圈:鸡鹅巷,没有鸭?南京土著:鸭子那么可爱,当然是吃掉啦!穿梭在南京的大街小巷,总能遇到一些有趣的地名。起名这事,南京是懂幽默的。
老门西是历代南京的人烟稠密区,街巷密如蛛网。在老门西,作为街巷名的“通用名”,除了大家熟悉的常用的路、街、巷外,还有让人脑洞大开的众多汉字,如:市、里、村、祠、寺、庵、楼、堂、厅、苑、塘、井、桥、湾、廊、口、园、闾、坊等,甚至还有顶、堆、库等更为鲜见的字。
历史上的南京,是读书人聚集地,是科举考试中心。流传至今的一个个老地名,记录下了科举文化历史。漫步在南京街头,江南贡院、成贤街、四牌楼、三牌楼、沈举人巷、朱状元巷、秦状元里、上江考棚、三元巷、文德桥、科巷…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金陵文化的中心。据《建康实录》记载,“ 楚威王因山立号,置金陵邑”。南京历史上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和太平天国、中华民国等在此建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金陵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