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孤烟自从红军二渡赤水河后,先攻娄山关,再打遵义城,拉开了与黔北之敌决一死战的架势。对于机动空间越来越小的红军来说,当时的形势是每次战斗都必须取胜,否则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一旦兵败被围,只能全军覆没,别无他路可走。
这位英雄,名叫邓萍,牺牲时年仅27岁,是红三军团的副军团长,一位前途无量的军事将领,1935年春,红军在长征途中,与国民党军队在遵义展开了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战役,邓萍临危受命,担任前锋,率领部队冲锋陷阵,最终取得了遵义战役的胜利,胜利的曙光还未完全降临,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邓萍,这位年轻的将领,就这样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中。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秋,中共遵义地区行署和地委召开会议,研究成立了遵义会议纪念建设筹备委员会。会议决定的第二项工作,便是调查在遵义附近牺牲的红军指战员的埋葬处在哪里,而在此地牺牲的最高职务的红军将领便是邓萍。
1966年4月,彭德怀从成都前往宜宾视察,路过富顺时,彭德怀命令司机停下车,看着远处蜿蜒的沱江蜿蜒流淌,丘陵起伏绵延,不由得动情的说:“富顺真是山清水秀、地灵人杰啊!30多年前,我有一位并肩作战的亲密战友,就是在这里出生的。我非常思念他,也很想见到他,可惜,他在长征途中就牺牲了!”
邓萍:长征牺牲的最高级将领,彭德怀为之流泪,如果不死可授大将!邓萍牺牲瞬间(后为张爱萍)1966年4月,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彭德怀由四川成都赴宜宾视察工作,当车子驶入自贡富顺县的时候,他急令停一停。
邓萍将军28年7月22日,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爆发,3天后,起义部队被改编为工农红军第5军第13师,彭德怀为军长兼师长,滕代远为军党代表,邓萍为军参谋长。不久后,该部上了井冈山,并进一步扩编成了著名的红三军团,邓萍依旧为参谋长。
“抗癌厨房”内,患者家属正在做饭。17年前,一对热心的江西老夫妇为第一位癌症患者免费提供炉灶做饭;如今,每年有超过1万名癌症患者家属在“抗癌厨房”做饭,当中有丈夫照顾患癌多年的妻子、也有妻子照顾患癌的丈夫、更有子女辞去工作在医院照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