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和孙武率领吴军攻破楚国国都郢(yǐng),楚昭王出逃。其后的事情,据《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伍子胥把已下葬10年的楚平王从坟墓里给掘了出来,并且鞭尸300下。伍子胥鞭尸楚平王这下骇人听闻了,在华夏的观念里,挖人祖坟如杀人父母,甚至更严重,何况还鞭尸。
日暮途穷,这个成语源自《史记·伍子胥列传》。那时是春秋末期的公元前506年,吴国阖闾在伍子胥的恳请下终于同意发兵攻打楚国,并攻占了楚国的京城郢城。此时,在楚国担任大夫之职的申包胥写了一封指责伍子胥的信。伍子胥对送信的人回了一句话:“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公元前522年,楚国太子建此时正在边境镇守城父,佞臣费无极诬陷太子建图谋造反,而楚平王信以为真,便将太子太傅伍奢召回楚国都城郢都,并将其关押入狱。不仅如此,费无极还对楚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一个叫伍尚,一个叫伍员(伍子胥),若是这两个人还在,将来一定会成为楚国的心腹大患。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周王室权力衰微,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经历了一系列内乱,终于沦落为了诸侯国的傀儡,各诸侯国纷纷坐大,而此时身处南方的楚国也趁机崛起,这个曾经被周王室仅赐“子”爵的诸侯国,再也不满足先祖卑微的爵位。
《史记里的中国》 赵宗彪 著 北岳文艺出版社如果去一座孤岛,只能带一本书,我只会带《史记》。《史记》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史诗,是东亚文明前三千年的总结,是中国人的文化圣经。《史记》完成了中国人的人格塑造,定位了先秦士人的思想品质,奠定了中国人的精神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