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腾片不仅含有药物,还含有崩解剂,如碳酸氢钠、碳酸钠。崩解剂与水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这就是泡腾片一冲水就大量冒泡的原因。如果不用水冲泡直接服用泡腾片,它在胃肠道、口腔、呼吸道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轻则引起胃肠道不适,重则导致缺氧、窒息,特别是婴幼儿和年老体弱的患者。
Hemilä H, Chalker E. Vitamin C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the common cold.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3,31: CD000980.
很多人觉得泡腾片用开水冲泡“化得快”,其实并不是这样。泡腾片的崩解原理是通过泡腾崩解剂和水产生泡腾反应,常温水一样可以较快崩解。而且,对于一些药物,如维生素C泡腾片等容易被氧化,开水冲泡反而会使药效损失。
感冒了?多喝热水!月经痛?多喝热水!都说“喝热水”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养生DNA”,没有任何一种饮品能撼动热水的“江湖地位”。有个头疼脑热时,热水更被许多人当作服药好伴侣。“热水虽好处多多,但也不是万能的。
当成日常身体营养补充剂,或是预防感冒,缓解疲劳的饮品。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健康成人每天摄入100毫克维生素C,就能满足日常营养需要,可通过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摄入,例如西兰花、菠菜、油菜、萝卜、鲜枣、猕猴桃、草莓、柚子等。
颗粒剂、干混悬剂、泡腾片、散剂是临床常用的剂型尤其适合儿童服用比如感冒清热颗粒、阿莫西林颗粒等但是有些药品遇热后会发生理化反应而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因此不宜用热水(>40℃)冲服一起来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常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琥乙红霉素颗粒、克拉霉素颗粒等。
央视纪录片《见证》报道的真实案例,一位18个月的孩子,由于身体不适,需要服用“维生素C泡腾片”,家长看到药盒上写着“口服,一次一粒”,也没多看就从药盒子中拿出一粒直接放进宝宝的嘴里,并尝试用温水冲服下肚。
近日,有报道称一女子因掰开药片服用而昏迷,引发关注↓↓↓40多岁的张女士(化名),患有高血压,日常需服用降压药。最近她血压不稳,以为是药量不足,便自行增加药量,并用牙咬碎降压药后服用了大半片。随后,张女士在半小时内出现两眼发黑、冷汗直流等症状,甚至瘫倒在沙发上,血压几乎无法测量。
近日,福建一名高血压患者把一种控释类的降压药掰开吃,导致出现昏迷的情况。控释片、缓释片等药物为什么不能掰开服用?来听听医生的解释。据省外媒体报道,福州40岁的张女士(化名)因为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没有达到降压效果,以为是药量不够,就用牙咬断降压药,吃了大半片。
药片太大咽不下去,能咬成两半,分开吞下吗?感觉药效没以前好了,我多掰半颗吃行不行?不喜欢吃胶囊,把里面的药粉倒出来兑水喂服可以吗……以上情况很多人都碰到过,殊不知,这些不起眼小动作其实有健康风险,有时甚至可能把药片变“毒”片!最近,张女士(化名)就因此上了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