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隋朝以前只有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君王才会上庙号,而开国皇帝作为王朝始创之君是一定会有庙号的,或上太祖庙号、或上高祖庙号,那么这两种庙号有何区别呢?
庙号的由来商是中国第二个朝代,也是中国最早在同一时间内有文字记录的朝代。在封建社会,皇帝不仅仅是一种象征,而且还是一种绝对的权威。皇上的一举一动,都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历代皇帝死后,人们都会给他的神庙取一个名字,这便是庙号。
庙号是中国古代皇帝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商朝。以唐朝为分界线,唐朝之前,除却割据政权不讲规则的滥用,庙号的使用还是很严格的。像西汉12帝,只有4帝有庙号,连汉景帝这样的皇帝都没有庙号。自唐朝开始,皇帝除却亡国之君,则是人手一个庙号,开始滥用起来。
刚学中国历史的朋友们,肯定需要对中国历代王朝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说到历代王朝,那么它们的帝王史肯定是重点之一。可是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孕育的朝代多,国家也多,至于登上至尊之位、指点江山的列位帝王就更多了,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对一些帝王的往事张冠李戴、混淆不清,也理不清头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