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俗称对子,又被称之为楹联,从五代十国开始,人们就开始使用对联了,相传五代后蜀主孟昶。写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孟昶在除夕让学士在桃木板上写的这两句,成了中国最早出现的一副对联。历史上记载了很多关于对联的趣事。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无数经典灿烂的文化,《论语》、《三字经》、《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书法对联等等,每一种文化都堪称瑰宝,每一种文化都滋养和影响了无数中国人,其中对联文化作为流传最广的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
有时,高考也有对对联的。比如,2004年全国高考,广东省首次获得分省考试的命题权。当时就有这样一个题目的文章,《广东高考逾40考生作文满分 对联题得零分者多》,在这篇文章里,介绍了广东对联题的评判情况:当时的语文科评卷组长透露,这道对联题,全省没有出现一个绝佳的对子,一些得了5分,得6分的下联,都只是不太严谨或不够精彩的“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