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12月6日电 (王潇婧)“未来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密度、科研的强度和创新的加速度。”无党派人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表示,当人们看AI、AI+以及AI基础设施时,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不但技术在革命,机制在革命,基础设施也在革命。
央广网北京2月20日消息(记者 牛谷月)国产DeepSeek大模型爆火出圈,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人工智能新场景、新应用不断涌现,正为各行各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在科学研究领域,人工智能如何赋能科学?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科学本身?
“如果你只能选择一项对人工智能非常关键的技术,那就是计算。”3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财富全球科技论坛上谈到ChatGPT时表示,人工智能和计算的关系,就像电视和电的关系,“特别对像ChatGPT这样的技术,计算就是关键”。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李文瑶】7月4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演讲中谈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时表示,GPT的潜力还没有被完整地探索。在他看来,GPT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的新阶段,其潜力尚未完全挖掘。
2月19日下午,“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崧出席会议并致辞,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主持会议。会议认为,当前,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渗透。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徐雪纯 黄慧仙 马佳妮 蒋超 戴利强1956年夏天,一群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在达特茅斯一栋大楼的顶层,展开了两个月左右的头脑风暴,人工智能也由此诞生。几十年后的1983年,其中的一位科学家来到当时的杭州大学访问和讲学,台下一张年轻的面孔听得尤为专注。
来源:人民日报 图①:四川华蓥华蓥山经开区,企业员工在智能车间调试新安装的机器人。邱海鹰摄(人民视觉)图②:宁夏银川金凤区,智慧配电站房内轨道式巡检机器人正在开展自主巡检。袁宏彦摄(人民视觉)江苏宿迁,光电科技项目智能化生产线正在生产高端铝制品。
北京商报讯(记者 魏蔚)9月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2024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分享了自己对AI、AI+和AI基础设施的思考。他提出,AI+不是AI和产业的简单结合,而是数据、模型和算力的组合。
“未来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会从过去的电力转到算力。”11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现身2024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一场“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上,分享了他对AI与产业变革的看法。在上个月刚揭晓的诺奖上,AI大放异彩。
王坚表示,应该用“机器智能”的概念来取代“人工智能”的概念,人工智能是机器对人的智能的模仿,例如,同声翻译是机器模仿人的智能,可以叫人工智能;但是城市大脑有自己的智能体系,是抽象的计算机带来的机器智能,叫人工智能太高估人类自身了。
王坚,一个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的名字,一个镌刻在中国云计算发展史上的名字。他率领团队开启了中国云时代,又将中国云计算技术推向高峰,研发出的城市大脑等科技产品更是作为中国方案输出到海外….很多人说王坚博士身上拥有宝贵的科研精神,堪称现代科学家,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