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儿童烧烫伤高发季,时常会因不小心被烫伤或被烧伤惊慌失措,慌乱的往医院跑或急忙在创面上涂酱油、牙膏,很多家长缺乏烧烫伤知识,甚至会自行处理那些看上去不是十分严重的烧烫伤。如处理不当,反而导致伤情加重,甚至延误治疗。
随着气温下降热水的使用频率也变高了家里有宝宝的一定要引起重视否则,一个不注意便有烫伤的危险不久前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烧伤科就收治了1个只有2个月大的婴儿烧伤面积达40%属于特重度烧伤特重度烧伤是指:成人烧伤面积 50%以上(小儿 25%以上)或 Ⅲ度烧伤面积达 20%以上(小儿 10
最核心的就是第一个冲,但很多家长可能着急,觉得送医院才是最好的办法,但其实第一时间送医院是错误的做法,而是应该用凉水冲,且要一直冲,因为只有在第一时间把温度降下去才能够减轻烫伤的深度,持续冲15~30分钟,但其实时间并不是那么重要,只要等到那种火辣辣的灼烧感褪去了即可。
气温骤降,除了羽绒服、帽子、围巾以外,暖宝宝、热水袋以及电子取暖设备也纷纷登场,但在取暖过程中也会有烫伤发生。这其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低温烫伤。为什么低温也会烫伤我们的皮肤。特别是在冬季,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取暖。
随着气温逐渐下降,许多“怕冷星人”用上了暖宝宝、自热贴等取暖神器。每年冬天,网上都会出现不少被热水袋、电热毯甚至泡脚水烫伤的新闻。有些人会有问:明明感觉不烫,为什么还会被烫伤呢?因为这些取暖神器,一旦使用不当,就会造成“低温烫伤”。
几场大雪过后,气温骤降,不少人在进行较长时间户外活动时,会使用暖贴、热宝等取暖,还有不少人会在夜间使用电热毯、热水袋等,烧得滚烫的北方火炕也成为重要的取暖设施。在以上使用场景中,您需要格外关注低温烫伤风险。低温烫伤后应如何对创面进行科学合理的早期处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何可 通讯员 杨春兰寒冬来临,冻手冻脚的日子真不好过,于是乎很多人选择了暖宝宝、热水袋、电热毯陪伴自己度过寒冷的冬夜。某天晚上,李奶奶将孙女给的电热宝充电后塞入被子,贴着脚暖暖和和地入睡了。第二天醒来,李奶奶觉得脚踝处的皮肤有些痒而且皮肤发红,一摸还有点疼。
立冬已经过了,取暖设备是不是准备用起来了?由于这种中等温度正处于大部分人的“舒适温度”内,所以人们往往会主动地、长时间地接受来自这种温度的温暖,也就导致它可以持续地、一步步地伤害人体皮肤,从真皮浅层到深层,甚至皮下深部组织。
前段时间,“张馨予低温烫伤”登上了热搜。原来,是知名女星张馨予发博表示,自己被蒸汽眼罩低温烫伤脸部,特别是眼部开始脱皮发红、刺痛。大家都知道,普通烧烫伤,通常是在高温气体、火焰、开水等接触下造成的创伤。这种创伤通常显而易见,也容易让人察觉和躲避。